从心理学看人们的“皇室迷恋”

文 / 曹姐有话说
2018-05-29 10:28

此刻,你可能已经知道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刚迎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路易,也是乔治王子和夏绿蒂公主的弟弟;你可能也知道哈利王子迎娶了美国演员梅根.马克尔(Meghan Markle),而他们的婚礼举办在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现场会有柠檬与接骨木花口味的蛋糕,以及一位少年大提琴手的演出。

从心理学看人们的“皇室迷恋”

总之:皇室生活已不知不觉渗透人们的集体意识。问题是,为什么?

现任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教授及前任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会长法兰克.法利(Frank Farley)博士表示,“我们是社交动物,会透过知名媒体照片、认识的人、名人网红等,和我们的部分生活做连结。”

法利说,以心理学来说这属于“拟社会行为”(parasocial behavior),是指一个人与另一方建立片面的连结关系,而不必经过有意义的实际互动,比如对喜爱的电视剧或体育队伍投注心力,或是着迷于皇室的生活与情节。

名人演绎了大多数人不知不觉被灌输渴望的生活,所以特别容易引起大众注意。法利表示,我们自小从童话故事时期就梦想着拥有权势、名气、幸福,同时还要很有型,并保有对社会的影响力等,现在我们仍用同样的方式在抚养孩子。他补充道,这样的教育使我们根深蒂固地受到英雄主义(heroism)所吸引,在某种程度上,伴随并渗透我们的生活。皇室及名人,如好莱坞明星、卡戴珊文化(Kardashian types)等,都助长这种现象的活跃。

持续的媒体曝光则会产生回馈循环的效果。正因为大众对名人感兴趣,媒体便不断报导,而名人频繁地在媒体上曝光,也更容易让人们注意到,这样的循环一次又一次重复着。

法利说,“我们生在一个媒体饱和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谁都逃不过关注,这也使有些人开始对细节产生兴趣。”

名人崇拜是长久存在的现象,而社交媒体加剧了这样的情况。《北美心理学期刊》(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编辑林恩.麦卡勤(Lynn McCutcheon),自2001年起便研究名人崇拜的现象,至今已累积超过50篇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

2002年,《英国心理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发表一篇麦卡勤具开创性的名人崇拜论文,他和同事运用评级23分的名人意见量表,将粉丝区分为四个类别。根据该研究,位于光谱最低阶的人,只会阅读或观看名人,而真正有名人崇拜的第一类人,则会将崇拜转化为实质的社会追求,并与他人分享或讨论。这类型的行为通常是无害的,麦卡勤又补充道,“大多数名人崇拜者的行为不会超过这个范畴。”

然而,有部分人却对名人关注远超过应有的范畴。在第二个类型中,这类人可能会迷恋某个特定人物,或开始相信彼此是知心伴侣,或拥有私密的关系。麦卡勤表示,第三个类型的人──也是最罕见及危险的──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例如跟踪。

麦卡勤说,某些性格特质会使人较容易倾向更高程度的名人崇拜,包括焦虑、惯性不负责任,以及难以维持亲密关系等(孤独与智力较低可能也有关,尽管相关程度较低)。亦有证据表明,有赌瘾的人更容易成为名人崇拜者。

媒体也是名人崇拜现象的要角。麦卡勤表示:“所有时下最新的媒体都促成了‘名人崇拜’,因为媒体使人们感觉真的与某人有所连结,而不只是一种拟社会的依恋(parasocial attachment)。”

但为何皇室特别吸引大众的目光?又为何美国人可能比英国人更为着迷?

美国与英国曾共享的历史占十分重要的原因。法利说,“英国的‘君主制度’一直是美国人的好奇心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皇室是我们已摆脱的过去。”

反观法利的出生地加拿大(若论象徵性,加拿大作为英国前殖民地仍受君主制度的影响),早已将君主政体“甩开”的美国人,则能以纯粹好奇的角度来回顾这段历史。“你可以把它看作娱乐,当作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现在,离过婚、非白人的美国人梅根,即将嫁入英国皇室。

尽管法利认为,凭着地位继承下来的英国皇室,与美国自有价值观有着对立的精神,但他也表示,延续一个家族既有的生活型态,总是比较容易也令人神往。

“生活很艰难,成功也不是件容易事。”法利说道:“但看看这些人,他们继承了财富、社会影响力、潮流,还有名气,并且在城堡里过着如童话般的生活──这些是我们成长中梦寐以求的事物。”

麦卡勤表示,如果你着迷于一个永远不会参加的婚礼细节,或是沉浸在皇室婴儿的照片里,只要你还能明察事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