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原则——教育抓早(一)

文 / 自己的学习策略
2018-05-21 10:51

搞好家庭教育,必须遵循家庭教育的共同原则。家庭教育的原则主要是:教育抓早,以身作则,因人制宜,严而有慈,创设环境,情感同向。

(一)教育抓早

教育抓早是指教育要从小抓起。陶行知先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待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近代科学研究发现,1岁至4岁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以17岁所测智力为一百,则4岁时智力已达50%,8岁时智力已达80%,13岁智力达92%。同时研究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岁是形成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6岁掌握词汇的能力发展最快。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书曾记载了为什么要抓早期教育的缘由,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有很大的可塑性。还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绝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生早期,思想单纯,是教育的良机,长大以后,思想复杂,较难管教。同时,他还用孔子的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观点,强调早期教育容易养成相当稳定的习惯。

朱庆澜先生曾用生动的比喻指出早教的重要。他认为,6岁以前,孩子的家庭是“至关重要的事”。他说:“因为小孩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六岁进了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打上 “红底子”,以后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如果第一道缸染上“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假如以后再遇上不热心的先生和坏朋友,就会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这样“自然变成永不脱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抓早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是由140亿个左右的脑神经细胞构成的,在胎儿形成后的两个半月到4个月为第一增值高峰;出生后的第3个月为第二增值高峰,到两岁时脑细胞数目基本稳定,也就是说,两岁左右的幼儿脑细胞的数目与成人脑细胞的数目是一样的。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习负担重,会伤脑筋的。其实不然,关键在于科学的动脑筋,脑细胞越用越灵活,这是符合生物的“用进废退”规律的。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说:如果人脑每小时有1000~1200个脑细跑衰亡,照此推理,当他活到100岁时,脑细胞只损失了10亿个左右。

人的大脑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经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尚有90%的潜力未被利用。如果一生中勤学好问,大脑储藏的各种知识可以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即5亿本书的知识。对大脑行进智力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潜力发展最佳期是3~4岁或2~7岁。

唐代诗人自居易五六岁时就能做诗,德国大诗人歌德8岁能用德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进行读和写,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3岁读古诗,7岁读古典小说,11岁能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等十几部著名的古典小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1~14岁上大学的。事实证明,教有必须抓住一个早字。

家庭教育的原则——教育抓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