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子女家庭教育迷惘吗?——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密切性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也就是说,只有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心理。因此,人的心理的发展总是在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并运用各种经验去调节人的各种行动过程中实现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存在,由于亲子之间关系的密切性,使得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的个性、态度、行为习惯都将自觉或不自觉的对孩子施加影响。家庭是儿童可塑性最佳时期的生活环境,日前,我国有近3/4的学龄前儿童完全是在家庭中由父母教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迅速发展,各种神经联系正在建立,动力定型极易形成。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其父必有共子”,就是指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心理品质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或无意地作用于孩子,从而使孩子具有父母那样的心理品质。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与学校的教育影响相比,是先入的“第一次影响”,先入的家庭影响往往具有打基础的作用。如果用性质相反的后入的影响去改变先入的影响,就要受到先入影响的抵制,往往是事倍功半。
在教育的职能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会反映到家庭中来,因而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会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中的智育,不仅是读书认字,而且涉及大至天文地理小至生活琐事的各种知识,以及各种自我服务性的技能、技巧。家庭中的德育,从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到邻里关系、亲友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无所不包。家庭中的体育,也是同防病治病、卫生知识、饮食起居联系在一起的。家庭中的美育涉及到家庭成员对各种事物美与丑的认识与评价。因此,家庭教育是百科全书,直接促进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对儿童社会化的奠基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的社会化就是人对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出生后,对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对于价位观念称社会规范等的适应过程。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客观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微观的社会关系来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而每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微观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状况、政治态度、自然结构、职业特点、家庭成员与社会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等,都是影响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最初的社会经验和他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初概念与感情。儿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首先来自家庭。具体地说,他们是从父母如何对待他,如何对待祖辈以及父母的相互关系,来开始认识人类世界的。当他看到父母爱他,父母尊敬祖辈,父母间亲密友善,孩子亦可以从自己感受到的家庭成员间的爱中陶冶良好的感情,学会怎样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对待身边的亲人。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助人为乐,并把这些升华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是冷漠、自私、相互争吵的感情,他就容易认为社会同家庭一样冷漠暗淡,象这样发展下去,导致对同学缺乏信任,对未来缺乏信心。
家庭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在与社会交往的环境中影响孩子的。家庭与学校相比,接触社会的面广,渠道多,如邻居、亲友、家长的同事以及与家庭发生联系的人。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受社会各种思想意识的影响。家长是在这种与社会交往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与态度,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具体传授给孩子的,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是孩子了解社会的媒介。儿童的价值观是在家庭中形成雏形的。家庭教育确实具有对儿童社会化的奠基作用。
(三)家长的全部生活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家庭是个体个性全部投入并得到充分体现的单位。在家庭中,人们的思想行为往往受社会规范约束相对少些,多以自然形态出现。孩子的个性心理的形成,是通过对父母的全面接触,化为最自然的状态而进行的。家长是以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包括有意和大量无意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的主导心理基础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由于家长的行为比说教更富于生动性、形象性、情绪性,家长的权威及家长行为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反复性,极易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和无意模仿。无意识留下的印迹和影响日积月累,天长日久,可以由量变到质变,使孩子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而且,当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处于最和谐状态时,将是人的活动最有效益的时刻。如果家长的言行不是一时冲动,稍纵即逝,而是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无论是孩子的无意识的模仿,还是有意识的行动,都将以其长辈的思想行为为榜样,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居里夫人和女儿绮瑞娜,都成了有崇高理想的科学家。岳飞、岳云皆为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爱国将领。
总之,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并构成一个国家的教育整体。但是,家庭教育与社会事业化的教育形式不同,每个家庭都将按照自己对教育和对子女的认识采取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学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探讨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科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