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良好心理何谈教书育人?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通达的孩子。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对家长的心态研究较多,而教师心理往往被忽视。似乎我们的教师都十分完美,可以有充沛的精力,阳光的心态去完成越来越繁重复杂的教育工作。而事实上,教师群体隐性的心理问题也很多,只是被理性地克制隐藏罢了。抑郁、焦虑、烦躁,是教师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症状。
无限增加的工作内容,让教师感到压力。现在的学校也不是象牙塔,失去往日的宁静安详。社会的发展给学校增加的内容越来越多,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做人,还需要负责安全、看护、活动等等。此外,教育的管理精细化,程序琐碎,越来越有行政化倾向。老师很忙,但精力并不在教育教学,大家反感,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此,教师压力很大。
老师们每到新学期开始都有很多忧虑,担心自己能不能当班主任,担心自己的教学分工是否如意?担心自己的学生是否优秀,担心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做好,担心自己是否能评上职称等……现在老师心理是不是健康的讨论基本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太多的压力,更有太多的无奈和尴尬,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老师比比皆是,关键是面对夹缝中生存的教师职业,我们首先只能自己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理解和支持教师本身这样一个群体。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很多家长不能客观地评价孩子,一味纵容、迁就,把本应属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推向学校,甚至有些时候做老师的不得不反过来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面对如此尴尬,教师心理的失衡是非常正常的,但这不代表着心理问题就可以忽视。
化解心理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客观地讲,一个教师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自己的所有要求。而且,有些期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是非常极端的。教师有时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需要适时当一下阿Q。许多教师或许都有过因班上某个学生犯事而受到学校处分这类的经历,其实,教师不必因此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并非仅仅是由教育失当造成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情绪宣泄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的宣泄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写日记或给自己写信等;“身”的宣泄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等。有条件还可出门旅游:旅游既是“身”的宣泄,也是“心”的放松。
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专业帮助在这里是指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表现。让一个被心理问题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发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