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和密切性(一)
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是由家庭的本质决定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社会和自然两种属性。家庭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关键就在于它具有其自身的自然属性。家庭教育作为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舌动,包含着家庭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两种属性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共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密切性、教育的统一性、教育的早期性,教育的深刻性、教育的个别性六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家庭犹如一所学伏,父母是家庭学校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子女是家庭学校的学生,一直到父母去世才能在家庭学校中结业。家庭中的教师是不断转化的,一个人结婚,生孩子以后,自己又成了当然老师。如果父母健在,他既是学生,又是教师。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终身性。这种终身性,是由家庭的性质和固有的家庭观念决定的。即使父母是普通百姓,子女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或者是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但在家庭这所学校中,父母有责任教育子女,子女有义务接受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终身性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人只要一生下来,就必然成为父母的学生。夫妻可以决定自己是否生育,一经生育,就成了当然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中的教师和学生是生理规律决定的,是天然的。父母做子女的教师,这是维护家庭的需要,是种的繁衍的需要,也是为社会承担义务,是一项光荣的天职。子女做父母的学生,一生下来就得到父母的抚养、疼爱和教育,也是极大的幸福。家庭教育的不可回避性,也就是说,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学校当教师,可以调换课班级,学生也在不断更新。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就不能随便选择。孩子是好是坏,父母都得当他们的终身教师;父母水平不论高低,孩子都得当他们的终身学生,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家长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承担家庭教育的义务,以最大努力当好孩子的终身教师,是很重要的。
(二)家庭教育的密切性
家庭教育的密切性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学校是一种社会的教育组织。在学校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社会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出于社会的要求和职业所应尽的义务。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免除或调动教师的工作,教师也可以更换自己的职业。在家庭中,教育者(一般是父母)与被教育者(一般指子女)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存在着血缘上的联系,存在着直接的经济联系以及伦理关系,这些关系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离异性。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不这样做,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
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骨肉联系,决定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集团。一般说来,父母对子女更富有爱心,父母爱护孩子,对孩子的生活、成长倾注着最大的关心和爱抚。马克思认为: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儿童感到自己处在幸福之中,它为培养儿童纯洁的情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就是一位具有爱心的母亲。当小爱迪生因为课堂提问太多而被老师恩格尔驱赶出校门时,母亲没有责怪孩子,她认为孩子喜欢提问是一种好奇心,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从此,南希承担了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春天,燕子翩翩起舞,母子俩坐在门前,边欣赏春色,边上课;夏夜,在湛蓝的星空下,母子俩爬上望塔,一边乘凉,一边讲罗马帝国的兴衰,英国演变史;秋天,当枫叶红了的时候,母子俩坐在小河边,朗读《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一世界》等古典文学作品;冬天,漫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母子俩便围着火炉学习物理和化学。为了严格训练爱迪生科学的求实精神,南希从书店里精心挑选了《派克科学读本》一书,这本书对引导爱迪生做切合实际的科学实验起了巨大作用。爱迪生在这位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的教导下,终于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南希是我们做父母的楷模,她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敬重。
父母对子女来说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往往怀着深切的依恋和爱戴,怀着特殊的信任感。同时,由于子女在经挤上,生活上对父母的依靠,以及家庭的伦理观念,使得父母对子女有一定的权威,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受父母用和蔼态度提出的要求和教海。古人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