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有上学的孩子,你必须要注意这些问题!
家庭环境这块土壤广袤而肥沃,一个家庭能够给予孩子怎样的滋养,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所能付出的心力,这是自然之理,也是公平之事。
孩子学习好不好,最终要家庭来收场,相信学校,也别忽视自己。
教师必须要接受差距,家长要接受的是具体的人。老师做的只要总体差不多,具体到孩子,要看家长的行动和孩子的天分了。老师发出号令,有的家长步步紧跟,有的家长跟一段后懒得跟就不跟了,有的家长毫不在意放任自流一步也没动,于是孩子有了差别,这是公平的。我们不得不相信那句话: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之间的竞争。
小学阶段习惯之上,阅读不减,是家庭教育的大方向。
关于读书,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做“读书型父母”,还是“手机控父母”,却是一个难题。上学的过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爬坡,这是情感的播种。家长要创造阅读的一切条件,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所谓智力,其实就是阅读能力。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只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好的学习能力。任何补习班,都弥补不了学习能力的缺失,这是花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想孩子静下来,家长说话就要学会控制音量!品行涵养的培育从不叫嚷开始。
现在熊孩子的各种事迹多见网络,这些孩子动辄大声喊叫,没有公共场所的礼仪素养。很多家庭也有一个炮筒妈妈,从早晨叫孩子起床到晚上让孩子上床睡觉,音量始终高分贝。家长说话的声音,对孩子也是一种影响。有人做过一项有意思的调查,凡是说话高声近乎叫嚷、性格过于泼辣的妈妈,培养出的女儿性格会和妈妈一样,儿子则相反,会唯唯诺诺、沉默寡言。在蒙台梭利教育法里,有一种静寂游戏,假设家长和孩子一起变成了石头,训练动作的轻缓和声音的轻微。这样的教育高过声嘶力竭的教育,给孩子营造安静的环境氛围,是一种“品行涵养活动”。柔和的才是用心的,才是入心的。
任何人,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都会很沮丧,孩子也是。
老师和家长劲往一处使,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真理。但是,二者之间的沟通有学问,不要把孩子当成透明人,即使孩子只有六七岁,也要尊重他的心情,他小小的心灵里装不下太多压力。对于老师的反映或者家长的反映,不要当面揭穿,学会装糊涂,甚至装作不知道,旁敲侧击比当面锣对面鼓要高明。还有,任何事情不要二次处理,那样只会抵消教育效果。现在的孩子的确和过去不一样了,不讲究点方法真会出问题。
培养习惯,如果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心急是教育大忌。
好习惯几张纸都写不完,如果想养成,那可是个大工程。所以,不要一次提很多要求,慢慢地加,等到上一条入心,真正养成了,再提其他的。强调一条,拖拉的毛病不可有,一旦形成不好改。不要心软,学习和作业一定要日日清,不要把尾巴留到明天。磨蹭的习惯一旦养成,会延缓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相处环境,过于敏感、盯得太牢,不是呵护是对发展的束缚。
一个孩子来到学校,不光学到了知识,也是通过和各种性格同学互相交往磨练培养自己的过程。这个道理,孩子上了三年级后,家长们才会懂得!如果一个孩子学习状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同桌和周围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使取得好成绩,也没有自控力的支撑,一遇到有考验性、家长把控不了的环境,就会出问题。所以,当孩子和周围同学相处出现小问题,家长在要求老师调换座位以前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