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孩子的自制力,事关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
在孩子幼年时期,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受冲动和欲望影响的,他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直到三四岁之后,才逐渐拥有较少的自律能力。
既然如此,父母们就该及时为孩子制定规矩,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懂得自律,不仅仅对孩子身体的成长发育有好处,更关键的是,它事关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乃至他的整个人生。因为只有一个拥有足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想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做到,不想做的事情也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念头,唯有如此,在他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有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孩子留在一个放有巧克力的房间,叮嘱孩子们在半小时内不要吃桌上的巧克力,能够做到的孩子将会获得双倍的奖励。半个小时候,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碰桌上的巧克力,他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则被取消了享用更多巧克力的机会。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其他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并告诉他们短时间控制自己的需要会获得好处,经过三次反复实验后,所有的孩子才都产生了免疫力,在半小时内没有去碰巧克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了两点,第一点是一开始就第一懂得自律的孩子很少,第二点是孩子自制力的建设只有通过反复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父母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带着耐心来对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相信只要父母能够坚持不懈,那么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将指日可待。
1.适度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
这里所说的放手,当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放手,比如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习惯于盯着他写,当他升入一个新的年级或刚刚过完某个生日之后,可以郑重地对他说:“你已经长大了,试试自己做功课,做完后拿来给我看好吗?”
在对孩子放手的前期,有些时候他可能不懂如何处理,这时父母应该鼓励他进行尝试,比如他对今天该穿哪件衣服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为他拿出几件衣服,然后对他说:“今天有点凉,该穿长袖的衣服了,你挑一件吧。”通过这样细微的锻炼,他会逐渐学会自己做选择。
2.做好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自律,而枯燥的说教除了引起他的反感外,什么效果也达不到,因此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给孩子作出示范,比如发现孩子的房间比较杂乱,又想让锻炼他自己收拾的时候,可以抽个周末,假装抱怨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打算收拾整齐,于是告诉孩子:“你帮我一起收拾一下房间好吗?”受到邀请的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于是兴致勃勃的帮忙,一旦完成的比较好,且得到鼓励和表扬,那么他一定会主动将自己的房间也打扫干净。
3.学会预告和倾谈,给孩子接受的空间
父母如果突然提出不允许孩子做的事,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要求和规范之前,最好提前给他一个准备时间。比如发现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较长,不要马上把电视关掉,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和他约定收看时间,到接近时间的时候再给他预告,告诉他:“时间快到了,再15分钟我就要关掉了。”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时间来面对内心的不情愿,然后慢慢适应,给他一个预告时间,协助他学习接受得不到或不舍得,这是自律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
每个孩子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他们的内心纯洁无瑕,也正是因此,他们思维的特点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时候在他的字典中,还不存在什么概念,更不懂得如何自我约束。在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还处在不健全阶段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让他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那么在此后的阶段中,他将很难拥有自律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父母们就要从现在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