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谈:最接地气的投资实际操作方法(一)
对于投资来说,研究是核心。但它的定义太空泛,常使人因当局者迷,而不识庐山真面目;或干脆就望而生畏,陷入到拖延症的汪洋大海中。
俗语讲,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问题大时,不妨把它拆成一个个小问题。
在研究自己的‘预测’前,先得理清市场现状,比如说:主要玩家的观点、方法、动机、能量。
是不是有点没意思?
但在象牙塔里,不管你是诺奖教授还是大四应届生,写论文的首要环节就是文献综述。在搞原创研究之前,至少得先理解同行:
主流观点有哪些?
接受度与影响力如何?
今后的演进空间?
....
看似简单的文献综述做不好,'高大上'研究的意义也凸显不了。
但就是这么一件无比重要但又看似不费工夫的事,我们在投资实践中却常常糊弄。
刚入行时是因为方法问题,不知如何开始、或者是对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时候是因为:不予重视,于是懒得做。
1. 投资人的护城河
价值挖掘,确切的说是挖掘市场主流尚未意识到的价值,是投资人的能力护城河。
即使是徐翔这样的大庄,对股市的操纵,也是建立在对某些类型的公司价值(程度)和市场节奏(时间)的认知要强于大市并专注于此的基础上的。
这其中所需的功夫,远超外行想象。
徐翔的传奇我只能从当年曾服务过他的同行口中耳闻,但当前中国市场中依然不乏有系统性优势的顶尖投资者,比如说长年死磕产业链的凯丰投资。
这两年曾与凯丰人有多次深入交流,常感慨他们对细节挖掘的执念和见微知著的能力,其 ’细节暗藏产业密码,研究发现价值内核’ 的高壁垒让外人很难模仿。
2. 超额收益
价格,源于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博弈。
一个投资人若想长期获得高于同行的收益,其关键在于价值挖掘,即发现他人未能看到的价值。
|市场的最终结果 - 主流的先前预期| ≈ 预期差
而投资人与主流观点的预期差则决定了其超额收益。
预期差 ≈ 超额收益
如果你的观点足够准确,即:你的预期 ≈ 最终结果,此时:
你的预期 - 主流预期 ≈ 超额收益
在此情况下,如果你的观点与主流观点有足够大程度的背离,那么恭喜,他人避之不及的黑天鹅风险是你的朋友。
3. 认知偏差
超额收益的本质其实是你与大众的认知偏差:
|你的观点 - 主流观点| = 认知偏差 -> 超额收益
如果你能持续的在合适的时间点、不被市场噪音所动摇、做出大概率正确的、高程度价差判断。那么恭喜,股神这个名号你当之无愧。
期赢家
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