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 也不能缺乏批评--亦谈对孩子的教育
(一)
总是有少数家长对学校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抱有偏见,以为教师教育不公平,少了鼓励多了批评惩罚,让自己孩子受了委屈、欺侮。
如果批评、写检讨、罚站是当众侮辱孩子,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别人的孩子考了100分,而自己的孩子只考了70分,是不是自尊方面也受到了伤害?该找谁讨要说法!
别家的孩子都完成了家庭作业,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完成,老师给予批评或让其承担责任,是不是也是一种变相的侮辱?是不是要责怪他人写得太快太好!
再者,孩子单独被老师请到办公室约谈,而让其他孩子议论纷纷,是不是也是一种侮辱?是不是还要其他人鼓掌欢迎!或者把其他同学的嘴给堵住!
再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屡错屡犯,知错而不改,又是谁在侮辱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要责怪别人太优秀!是不是给优秀学生颁奖,也要照顾一下他的心理情绪和考虑一下他的承受能力?
这是什么逻辑?只能说好只能褒扬,明明错了,还批评不得,还要维护孩子的面子,这就公平公正了?这是是非不分的“好人主义”!须知:个人的抉择,只能由个人自己负责,绝没有个人的抉择叫别人承担责任的道理。一个人拖拉不完成作业或者卫生,总不能老是让别人替他去完成。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他的成果也不可以让别人去享受。过去我们批评“吃大锅饭”,就是因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弄得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不利。家长要引导孩子面对现实,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要正确面对差异,少点怨天尤人!正如钱文忠说的“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不公平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锻炼。”
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有差异的个体,请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有的家长倡导鼓励教育,鼓励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鼓励教育不能陷入误区,鼓励教育不是不能惩罚、不能批评孩子,而是带有建设性的批判,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害怕,能迷途知返。
(二)
如今的孩子,在家唯我独尊是谁惯的?能全怪学校教育?全怪老师处理不当?全怪社会之不公?追求公平公正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某种意义上,是仇富心理在作祟,愿人穷不愿人富,这是一种极端消极狭隘自私的心理。
要知道: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没有适度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承受不了适度惩戒的孩子,其心理绝对是不健全的!只知道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而不顾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这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心怀嫉妒!甚至有点变态!这种家长及其孩子只有自我,很难相处,也很难成大事!这显然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养鱼重在养水,养花重在养根,养孩子重在养心。父母究竟拿什么来养自己的孩子?要用正确的独具自己特色的家庭教育文化来滋养孩子的成长心灵,规范孩子的成长行为习惯。
总有学生说,父母都不批评我,干嘛老师你批评我?仿佛问得理直气壮!我说,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你只是老师的一个学生。父母可以包容你,但是老师不能纵容你,老师有老师的职责,请你理解和支持。
家长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教育文化,树立自己的家规,家风家训。在这方面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林则徐(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傅雷(《傅雷家书》),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任何朝代和制度,都有懒汉、乞丐,也有勤劳者、富人,为何?家风使之然也!有的家长感叹,怎么一窝鸡儿都不叫,为何?家风使之然也。有人又惊喜,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为何?家风使之然也。试想,一个斤斤计较贪占便宜的家长,能培养出大度包容、心胸开阔的孩子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家庭教育,在于家庭文化对孩子人文素养与性格的影响,在于家长用自己精神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成长心灵。家庭教育文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家庭环境现状,让孩子有爱、有自信、有梦想,因地制宜努力务实地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养成这些素质: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
(三)
可悲的是:孩子上学了,本该学规矩明辨是非了,有的家长却还不遗余力地捧着罩着,大是大非面前也毫无原则;听闻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或受到责罚,不分青红皂白立马兴师问罪甚至大动干戈。问题是,当保护伞不能及时为孩子遮风蔽雨时,灾难像空中那只虎视耽耽的老鹰抓兔,下手又狠又准,不留一点悬念......家长能保护一时,不能保护一世。
家长的教育责任和学校老师的教育责任已经越来越杂乱无章,问题学生和学生生命教育出现的悲剧,都可以被某些理论观点分析成一顶帽子扣在学校、教师的头上。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媒体都把学校教育划入了“万能”的范畴,推波助澜地宣扬什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现状背后的隐患和潜伏着的孩子生命教育的悲剧,已经很值得我们国人反思了。
有识之士早就说过,如果说教育是一棵大树,那么学校教育是树干,社会教育是树梢,家庭教育才是树根(根本)。既然家庭教育是根本,那么家长把孩子的不忠、不孝、不善、不懂感恩和学习行为问题归于学校,而不从家长和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找原因,这是家庭教育本末倒置的悲催事件。这种父母不但没有教育好子女的素养和能力,还倒打一钉耙把责任归咎到子女或学校教育一方,最终让别人看笑话的,恰恰就是家长自己,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例太多了!
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有质量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让孩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父母做到:真爱,不是溺爱;尊重,不是放任。鼓励,不能缺乏批评;规矩,不能少了惩戒!
[作者简介]张铁刚,笔名,本色男儿。语文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毕业于宜宾师专,进修于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近30年,现任职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勤于读书思考和动笔,发表教学文章和随笔160多篇,著有《生活.阅读.感悟.作文》一书,45万字;随笔《灵犀自悟》20万字,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