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拖延症终结者

文 / 印象笔记
2018-03-05 08:02

我,拖延症终结者

拖延症与精神力场

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所谓拖延,就是你选择去做「有趣的事」,而不「正经事」(通常这会让旁观者觉得你既懒惰又散漫)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

当时你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我能给出的最好解释是:你的大脑给每个任务事项施加了一种「精神力场 (mental force field)」。

玩过磁铁吧?如果你移动两块磁铁,你就能模糊地感受到磁场的界限,磁场的作用力会将磁铁互相推离。

精神力场就和磁场类似。它既不可见也不可碰触,但是你也可以模糊地感觉到它的界限。你越是向它靠近,越是想完成某事,精神力场产生的排斥力也越大,会把你直往反方向推。

就好像你不能靠蛮力让两个相斥的磁极挨在一起 ,我也从来没能依靠纯粹的自我克制力来克服精神力场,所以你要做的,只是转动磁极

那么,究竟是什么产生了「精神力场」?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

1. 工作本身难度大

2. 工作是被指派的

那怎么办?

分拆工作

工作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它太过模糊庞大了。比如说,你想要设计一个食谱管理器程序。没有人真的能够坐下来立马写出一个食谱管理器。这是个目标,但不是具体可执行的事项。

所谓事项,是具体的步骤。许许多多步骤加起来才能够达到你的目标。对于设计食谱管理器这项工作来说,第一项要做的事大约是:「画一个界面草图,展示一张食谱」。而这个,是你可以立马着手进行的。

当你前进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会逐渐明朗:你要构思一个食谱的组成,这个管理器需要什么样的搜索机制,数据库的结构是怎样的,等等。如此一来,你就会有一个接一个具体事项要完成。而当你逐渐对这项工作熟悉起来之后,原先的难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对于我的每一个大工程,我都会思考下一步能做些什么,然后把它们加到我的「待做事项清单」里 ,当我完成了某个事项,我也会在清单里加入下一步的计划。

如果真想做成什么,一定要列「待办事项清单」,而不是「目标清单」,如果目标再不符合 SMART 原则,就更扯蛋了。

看看别人

如果你实在对要做的事儿不熟悉,无法列出「待办事项清单」,你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研究——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从而对该领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处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以验证你的目标,客观上是否实际。

为什么我们鄙视「山寨」?

因为改进比创造,容易太多。

这对拖延症有什么启示?就拿写文章来说,你就先随便写点儿啥,哪怕在纸上花横线,写「一一一」呢,这就是你的作品,然后再修改,改进。如果最后的作品很赞,谁会在乎你的第一版是什么样的?

我,拖延症终结者

「以毒攻毒」

如果你感到工作是被指派,那基本就是被迫的。大量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你试图「激励」人们去做某事,那么人们往往更不愿意去做;就算做了,也会做得很糟糕。

有超过 70 项研究证明,外在的奖励会降低人们对完成任务的兴趣。我们的大脑不喜欢接受被指派的工作。

回忆一下,当你要求自己做事时,如果你告诉自己:「我应该做这个,这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忽然之间,这件事变得艰难无比。

奇妙的是,如果这时候能有另一件事成为所谓「现在最重要的事」,那么之前的那个就似乎变得容易起来。

立即行动

总结一下,要想终结拖延症,这里可选择的方法是:

1、在印象笔记中创建有操作性的「待办事项清单」 ,能列出每一步的所需时间就更接近「完成」了;

2、打开印象笔记,随便写下点儿什么,别怕丑,别忘了海明威都说自己的第一稿是翔;

3、找一件「更重要的事」存在印象笔记里,并放入「快捷方式」,每天看着它,就能完成你想做的「第二重要的事」了;

4、如果上面三招都不好使,那就证明这件事你真的真的不想做,干脆别做了。打开印象笔记,浏览你曾经记过的笔记,「笔记不骗人」,你存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东西,找到你真的兴趣点,拖延症就不治而愈了!

印象笔记是新一代办公应用,是全球 1 亿人的工作空间,手机、电脑和平板都能用。客观地说:爱用印象笔记的人,90% 是聪明人,剩下 10% 是更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