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文 / 简单心理
2018-02-23 12:07

人人不可错过的心理学知识,专业心理学家带你解读社会时事,全球心理咨询资源尽在简单心理。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节成为我们又爱又恨的存在。

豆瓣上“为什么害怕过年”话题已经有8万人浏览,留下他们害怕过年的理由。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和父母因为观念分歧的争吵,朋友同学间无声的攀比,家庭琐事的消磨,更可怕的是二婶三姑连环轰炸的各种“催”,都让我们对回家过年这件事越来越抗拒。

可是讲真,如果可以,你会选择远离这一切,一个人过年吗?

窗外万家灯火,我面前只有一盘饺子和春晚

小区门口空空荡荡,只有我一个人的脚步声

和同事朋友告别,火车站里只有我往反方向走去

……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比起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喧嚣,我们好像更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独。

网络上有人总结出孤独的十级量表,每一个都扎着独孤老铁的心: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但也的确有人,一个人也可以安然处之,并且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他们,拥有独处的能力。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什么是“独处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家Burger[1]认为,独处是我们与他人没有社会互动。哪怕我们置身于人群中,但没有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时,也往往称为独处(Burger JM, 1995)。

我们常常将独处认为是孤僻的象征,但是心理学家Larson[2]认为,独处分为两种,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

非自愿的独处,会给个体带来伤害,且常与强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关;而积极独处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有益于心理健康(Larson RW,1990)。

积极独处,是一种人格特征,个体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喜欢为自己保留一些时间独处的行为倾向,是一种自主的积极选择。

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简单心理Uni的Seed课程中,讲到情绪与社会化的变化,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有关丧失和自我价值的议题。老师邀请学员们在作业中思考对于“独处的能力是情绪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理解。

在纷纭日常中停下来思考“独处”,让同学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想在这个有点喧闹的时间,也分享给你,或许能帮你找到与自己融洽相处的秘诀。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独处的能力”,这是一个简单又让人有惊喜的描述。

独处,独自一个,与自己相处,在某一环境里,没有别人,只有我;能力,指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条件。

独处的能力意指一个人即便孤身一人,内心依然具有充盈感和安全感,即使是一个人,也照样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完成心之所向的活动。

这里所言的“独处”并非惶惶不可终日、顾影自怜、等待他人陪伴的孤单状态,而是内心充实、能够有效管理情绪、明白自己眼下想做什么、能够发挥自我意志、享受当下的过程。

@Cloris

假设一个人可以在人群中很好的穿梭,另一方面也可以与自己独自相处,和自己的灵魂对话,那他的精神一定是自由的,富饶的。他不会过度依赖外在来修饰自己,也不会依赖某个人来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

在与人相处时,他保有独立的精神,不依从不盲从。他有自己的界限也会有很好的亲善共情能力。

他知道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生命中也许会遇到坎坷,但他有一颗坚定的心指引自己的灵魂前进。

@李开宣

我们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独处不利于力量弱小的个体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存活,人类选择群居的方式和各类利他行为,都是为了提高整个种族的适应性,更有机会流传基因。

因此,自主选择积极独处的人,往往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独自面对生活。

马斯洛认为,积极独处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他们独处并享受孤独。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在婴儿期阶段,根据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

  • Ÿ当婴儿在12-18个月左右学会行走后,探索世界的范围越来越大,与周围环境和人有更多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分离—个体化的体验。

  • Ÿ直至36个月左右,马勒认为婴儿能够非常明显的完成分离—个体化。也就是说婴儿已经具有客体永久性,能够在母亲不在场的情况下,独自玩耍,而不会过分焦虑不安。

当个体继续发展,他会经历幼儿期、小学期,能够更长时间地离开母亲、离开家庭去探索外界,获得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八阶段理论中提到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勤奋感后,进入到青少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面对着同一性的任务。即需要建构对“我”自己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包括明确“我是谁”、“我的价值”、“我选择的未来生活”和“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命题。

@小钰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年期个体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繁衍对停滞”,也就是不断生成与固定化的矛盾,部分个体可能是生成与丧失的矛盾。

这一时期的个体面对的可能是:

  • ŸŸ在生理方面的退化、认知能力的稳定或下降;

  • ŸŸ职业方面的瓶颈感或因突破获得的幸福感;

  • ŸŸ家庭关系方面面临子女的“分离—个体化”、子女成家带来的新的家庭关系;

  • ŸŸ亲友病故、新增人际关系减少甚至没有

以上变化可能会引起个体对孤独感体验增强,主动或被动地面对“独处”。如何面对并消化“独处”所带来的情绪,可以反映出个体情绪发展是否成熟。

中年期独处,更像是一种选择,一种可能更符合人的发展的选择。

@张添

简而言之,个体具有独处能力的条件是:

童年时期的分离—个体化任务完成,我们能够安心的独处;

青少年时期完成自我认同,我们能够自信的独处;

中年期具有繁衍感,我们能够自如的独处。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独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对父母:

亲子之爱是指向分离的爱

一个人身为父母是否能明白“亲子之爱是指向分离的爱”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如同几个月大的婴儿一般,与孩子保持着共生关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势必无法很好的面对分离带来的重创和空虚,或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独立发展,与父母形成扭曲的关系。

@吴觅楚

对伴侣: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恋爱之初记得看过一句话,“最可怕的孤独是你和你想倾诉的人在一个空间,却在不同频率”,当一个人很大限度地依赖另一个人,他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独立的人格,他是否拥有一种独处的能力?

独处的能力不是说你完全独来独往,是指你可以社交但也能独处,能够体验这种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能力。

@计雅婷

对自己:

我就是我,最独特的烟火

从青少年到成人,如果很好的完成了分离个体化的过程,个体就能形成独处的能力,能够对父母、家庭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不会被他们控制,同时也能处理好与他们产生的负面情绪。

或者说能清楚的界定各种关系的边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也就是“感觉自己长大了”。否则就像日常所说“我内心还是个宝宝”、“妈宝”、“爸宝”。

@Tao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图片来源:Ibai Acevedo Photography )

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中写道:

我想要被看见、被包容、被接纳,同时,我又感到自己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让我没有安全感。当我被一对一对的情侣或是一大群人所包围时,我会尤其害怕别人投来评判的眼光。

但这些感受的起因终究是孤独,它们也始终会向两个方向激荡——渴望亲密,躲避威胁。

生而为人,我们一直在亲密和自主的天平上不断倾斜,哪一种倾向都没有对错,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若你是party animal,也不愿你为了独处而孤独。

若你正在独自一人,希望你早日找到专属支柱。

若你在独处中快乐,那就享受自我接纳的瞬间。

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自己的陪伴。

在最后,想送给你生活大爆炸里Leonard在母校毕业典礼上送给学弟学妹的话: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在孤独中成形的事物,

往往也能被用来救赎孤独。

——奥利维娅·莱恩

Referrence:

[1] Burger J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for solitude.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5, 29(1): 85-108

[1] Larson RW. The solitary side of life: An examination of the time people spend alone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 Developmental Review, 1990, 10(2): 155-183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

获取最敏锐的人性心理洞察请关注——简单心理,全球心理咨询资源库,人人不可错过的心理学知识。

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 如何拥有独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