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深度理论探究“口吃”与“社交恐惧症”的必然联系
系统深度理论探究“口吃”与“社交恐惧症”的必然联系,口吃互助会口吃矫正中心说,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而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可能遇到这种或那种、这些或那些交际中的障碍.因而要获得社交的成功,必须跨越这些形形色色的交际障碍.我们无法改变交际障碍中的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
如上下级的关系,你不可能因为害怕上级就使上级变为自己的下级;再如性别关系,你更不可能因为害怕异性而使自己或对方改变性别,但是你却可以而且也完全可能控制和调解交际障碍中的心理因素;诸如恐惧,害羞,自卑,疑虑等等,使之保持在不妨碍社交活动正常进行的限度之内.
这种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交际过程中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心理去应付某些交际场合,比如有的人平时对领导总是敬而远之,有某种畏惧心理,但到了某些关键时刻,仍能带着胆怯心理去和上级交谈一番;有的人怕见异性,但为了终身大事,也不得不带着羞涩以致尴尬去相看对象.
有的农民很怕和“当官儿”的打交道,但为了作点买卖也不得不多次与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的干部打交道.生活经验表明,只要人们有意识地控制住自己的胆怯,自卑等情绪,一般的交际任务是能够完成的.
而且随着社交次数的增多,社交验经的积累,这种恐惧感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对众人讲话,特别是在正式的场合面对大庭广众讲话或讲演,还是相当发怵的,因而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综上可见,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时,特别是初次进行某项社交活动时,带有某些恐惧的心理是很正常的.美国心理学家泰姆杜巴教授曾对数以万计的对象进行心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人都有腼腆怕羞的心理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家对大学生的调查说明,演说课中有80~90%的学生,在上课之初都会感受到上台的恐惧.在成人班里,课程初开时,登台恐惧的数字更高,几乎百分之百.甚至许多职业的演讲家,也从来没有完全祛除登台的恐惧感.
他们常常是在战胜恐惧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演讲的.这样看来,恐惧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驾驭它,控制它,克服它,战胜它.如果一个人不是有意识地克服这种社交的恐惧,而是一旦产生恐惧感便不可遏止地瘫了下来,以致使自己失态,无法继续进行交际活动。
那么这种现象就会象其它条件反射一样,以后再遇到类似情景就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等到他自己明白不该如此并试图压制这种恐惧感时,结果却适得其反,更加强了心理的紧张.这样,越恐惧就越不敢(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越是不敢参加社交活动,这种恐惧的心理也就越被强化,最后形成顽固的“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有种种表现形式,有的人只要一和生人或异性接触,就感到惶恐不安,异常拘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目光也不知射向哪曳,脸憋得遇红,脑袋涨得多大.
有的人开会一发言就感到自己浑身发抖,甚至上牙直打下牙,抖动的频率简直与脉膊相差无几,和生人、女性坐在一起就更明显,简直是如坐针毡.有的女青年总以为自己嘴臭,不敢与他人交谈,有的则总以为自己丑陋,不敢与他人打照面.
人们得了这种社交恐惧症后,有的会出现驱体症状,即以种种驱体不适感来散发焦虑情绪,有的会出现忧郁症状,感到忧伤、苦闷,自卑和自责,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至轻生.但这些症状都是继恐惧症状而来的,与真正的驱体痛和精神忧郁不同,只要恐惧症消失了,这些症状也就随之自然消失.
口吃症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症.它的特殊就在于不是由单纯的,直接的惧怕某些社交对象(或环境)而引起的恐惧症,而是由惧怕口吃与惧怕某种社交对象(或环境)这两种因素带来的社交恐惧症.
也就是说,口吃患者的社交恐惧症是由惧怕口吃而产生的,而对口吃的惧怕程度又是和具体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密切相关的.如有的口吃患者在熟人面前说话基本不口吃或很少口吃,可在生人面前却喉头梗塞,话难出口:
有的跟同事闲聊还可以,可就怕和领导,上级对话:有的谈自己的老本行--工作或专业头头是道,三就怕和生人刚一见面时寒暄语;有的小学生面对面对全斑甚至全校师生讲故事有声有色,可是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却反应迟钝,唇齿失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是因为,这些最容易引发口吃的环境成了产生口吃的条件反射信号的缘故。因而口吃患者一遇这些场合,便不由自主地恐惧起来,害怕再陷入“口吃”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恐惧感,他们不得不躲避这些交际环境,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关闭,与此同时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在自己与群体和社会之间掘下一道鸿沟,以致削弱了正常的社交来往,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久而久之,这种冷漠的生活态度与封闭式的行为方式成为定型化,或改变了原来性格中的优点,如开朗,活泼等,或强化了原有性格中的弱点,如敏感,急躁等,而使自己变得异常孤僻,抑郁,敏感,多疑,怯懦,自卑.而这种弱质的性格更加剧了社交恐惧心理.
造成这种社交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怕”字当头,顾虑重重.他们千怕万怕,就是怕出现“口吃”,让别人耻笑了去。千顾虑万顾虑,就是顾虑别人知道自己是个口吃患者会瞧不起自己,“怕”字当头,顾虑重重的结果,使自己谈“社交”变色。
每遇到社交机会,躲之唯恐不及.如此惧怕社交,拒绝社交,又怎能尝到社交成功的喜悦,总结社交的经验教训,从而形成社交的技能技巧呢?
如此下去,没有成功的经验,只有失败的积累,积累得越多,心理上的负担就越重,口吃的症状也就越重,性格的弱点也就越顽固,就越走不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怎样才能终止这一循环,使自己的言语与环境(各种社交场合,对象)协调起来呢?除克服心理障碍,改造性格弱点外,还必须投身到社交实践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对各种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