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文 / 知心堂
2018-01-21 22:06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相声大师郭德纲

人类的社会总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圈子组成,比如娱乐圈、艺术圈、文化圈,等等。圈内的是专业或主流人士,圈外的则是非专业或非主流人士。一般来说圈内人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修养都要高于圈外人士。然而现实中也常有例外,有些圈内人士的水平就不如圈外人士,而且差距不是一点点。

这和圈子的功能很有关系。首先圈子具有保护功能,它能够赋予圈内的人一种身份认同和特权意识。有的人把加入圈子当作重要的人生目标。在没有进入圈子之前他们都能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一旦进了圈子就马上变得慵懒、懈怠起来,再也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了。就好比笼子里的宠物,因为不用独立谋生,其生存能力一定比不上野外的同类。不过它们毛色漂亮,体态优雅,能讨主人欢心,所以生活还是非常舒适,令圈外的同类羡慕不已。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孔雀舞

为了保持圈子的稳定,圈内的首领们通常会制订一些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要求所有成员共同遵守,如果有人违反就会受到严厉的责罚,轻则警告,重则逐出圈子。因为有制度约束,圈子里的人不敢创新求异,只能老老实实地默守陈规,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发展。

而圈外人士一来没有太多依靠,只能苦心孤诣练好本领,凭真本事吃饭,二来也没有太多束缚,可以自由发挥任意创造,所以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反而比圈内的主流人士更胜一筹。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姜昆、郭德纲

这让圈内人士感到焦虑而且尴尬,但他们别无他法,只能拿一些专业之外的标准——比如道德或伦理去否定那些对他们的行业地位造成威胁的同行,试图在道义上战胜他们。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是并不能让他们而变得更优秀,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狭隘与浅薄。

圈子就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呆腻了想出去,城外的人觉得好奇想进来。这一出一进就形成了人间百态:有的忠诚,有的背叛;有的高尚,有的卑微;有的亲密,有的疏远;有的铁骨铮铮,有的阿谀献媚;有的以德报怨,有的以怨报德……所有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全都暴露无遗。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曹云金、郭德纲

圈子还是秩序和规则的根据地。人类社会到处都有秩序,到处都有规则,所以到处都有圈子,所以人终究离不开圈子,终究要在各个圈子之间进进出出。出去不过是从这个圈子去往另一个圈子,进来也不过是从另一个圈子来到这个圈子。总之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里。不在这个圈子就在那个圈子。就算有人不占任何圈子,那他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圈子——他画地为牢,把自己圈起来了。

圈子有大小,有圆有方,但是没有好坏。只要适合自己的,自己觉着舒服的就好。有的人在哪个圈子里都不舒服,那不是圈子有问题,而是他的人格有问题——或扭曲,或变态,或不成熟。他需要的不是改变圈子,而是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人格成熟的人无论在哪个圈子都不会不舒服,他可以进来,也以出去,也可以待在自己的圈子里。他永远是自由的。反之,人格不成熟的人在哪个圈子里都不舒服,跟谁都难以相处,包括自己。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方舟子博士

所以,与其费尽心力选择圈子,不如完善人格让自己能够适应更多的圈子。而一个由人格成熟的人组成的圈子是包容的,它善待圈内的每个成员,也不排斥任何圈外人士。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所有人在圈子内都能得到成长,就算有一天离开了圈子也能各自发展,绝无怨隙。

这不就是大同世界么?但愿我们的社会能多一些这样的圈子。

社交心理学:圈内圈外

作者简介:关心,知心堂创始人,首席心理咨询师,心理成长学创立者,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潜心研究心理成长学二十余年,善于解析各种心理问题,化解各种心理矛盾,著有心理杂文集《生命在于成长》。

如果你有教育或心理方面的困扰需要帮助,或者对心理成长学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