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向您要钱时,您的一举一动,将会决定孩子是自卑还是自信!
01
“妈妈,你今天可以给我两块钱吗?我昨天放学做清洁的时候,不小心把同桌的笔记本碰到水桶里了,已经完全用不上了,所以我想买一个新的还人家。”小女孩望着妈妈,希望妈妈表个态。
妈妈斜视了一眼小女孩,冷冷的说道:“谁叫你那么不小心的?又不是我给她碰到水里的,我凭什么要出钱?”
“妈妈,你先给我两块钱好吗?从我这个周的零花钱里扣行吗?我都答应人家今天会买一个新的赔她,我不能言而无信呀。”看着妈妈冷冷的眼神,小女孩有些胆怯了。
“不给,自己想办法。”妈妈态度很强硬。
“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小心,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你就给我两块钱好不好嘛?不然别人会说我没诚信的。”小女孩继续央求着。
“不给就不给,你哪来那么多话。”妈妈明显的不耐烦了。
“妈妈,妈妈,你就给我两块钱嘛,我今天真的要给人家呀。”小女孩扯着妈妈的衣角,委屈的说着。
“滚开,说了不会给,就不会给,你听不进去人话吗?我要下车了,别拉着我,我上班要迟到了。”妈妈用手拽了一下小女孩,试图甩开小女孩的手。
“妈妈,你今天不给我,我就不让你下车。”小女孩把妈妈的衣角抓得更紧了。
列车已经发出了快关门的提示声,那位妈妈从包里摸出两块钱扔到车厢里,在最后一秒钟冲出了车门。小女孩在拥挤的列车中,好不容易才蹲下身捡起了妈妈扔下的两块钱,手紧紧的拽着,我明显的看到她的手在发抖。
02
这一幕,是我今天早上上班途中,在列车3号线亲眼所见。来到公司,我和同事们谈论起此事,编辑部的小伙伴也讲诉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同事秋秋说:
小学三年级,学校安排购买课外读物,一本写作培训书,价格是3.2元。我回家跟妈妈说了情况,记得妈妈躺在床上午休,她很生气的说没钱。于是我跟老师说家里没有钱,我就不买了,跟同学借着看。可是老师很生气,他很不屑的在课堂上问我“你们家穷得连3块2毛钱也没有?”同学们开始起哄,嘲笑。我站在那里像个犯罪的人似的,整整被罚站了一个下午。
这件事给我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不再像以前那么敬仰,我开始厌恶那些曾经嘲笑我的同学,不再和他们有任何交往,发誓自己即使没有辅导教材我一样超过他们。后来学校举办作文比赛我得了第一名,并在全校师生面前被宣读了出来,那时我的心情才好转了许多。
同事小敏说:
我上初一那会儿,开始读住校。妈妈不会给我零花钱,连车费也不给,非要我走两个小时的路才能回家,一日三餐也是按照学校的最低标准计算。早上一个包子4毛钱,中午和晚上都是基本套餐1.1元,一个星期总共13元钱。基本套餐没有肉,只有一个素菜一个汤,有一次我看着班里其他同学都打了一份蒜苔炒肉,我也好想吃,所以就打了一份,多花了两块五毛钱。周五一天的饭钱差不多就没有了,后来我在班里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那里借了两块五。
周日要返校的时候,我找妈妈多拿两块五,妈妈不给。我坐在后门的石梯上等了三个小时,妈妈还是坚持不多给我。最终我只好先把钱还给同学,那一周的早餐我都没有吃,才差不多填补上了。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敢在学校吃肉了,因为穷。
03
细细想来,大部分中国父母都有“控制病”,金钱上的控制尤甚。很多家长随波逐流信奉“穷养”,但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当孩子伸手向你要钱时,请先衡量利弊,别轻易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啊!
(1)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更可怕
我承认,很多父母都是苦过来的,所以他们知道挣钱的不容易,自然就希望孩子能够节约。但是,该节约的节约,该用的还是得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衡量孩子的请求是否合理,当孩子的要求合理的时候,适当的满足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家长穷的不止是物质,他们一次次的践踏孩子的自尊之后,其实也让孩子养成了精神上的贫穷。所以才有了很多人,小时候穷怕了,长大了即便是经济富裕,但还是觉得自己很自卑。
(2)给孩子发言权,不要用金钱震慑孩子
就像今天早上我在轻轨上遇到的那对母女一样。孩子不小心把同桌的笔记本碰到了水桶里,在已经无法使用的时候向妈妈求助,其实也是对妈妈的一种信赖。孩子明确的表示,已经答应人家的今天会赔偿,所以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但她的妈妈却迟迟不肯同意。很多父母总认为自己就是权威,但我想说,一个懂得道歉,懂得承认,懂得承担责任的孩子,难道还比不过两块钱吗?
(3)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控金钱,孩子的坏毛病越多
当孩子说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要求时,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孩子就会通过撒谎的方式来获取,或者通过小偷小摸的方式去得到满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呀!到现在,还有很多家长认为不应该给孩子零花钱,或者说孩子的压岁钱就应该父母全部没收。其实,父母过分的干涉,往往会更加激起孩子对金钱的欲望。相反,适当的给孩子零花钱,适当的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的坏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支配和管理金钱的能力。
(我是头条号“曦曦妈说教育”的作者,欢迎大家点击关注,让我们一同探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