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解读中国式父母: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
在心理微课堂上,有位学员问了笔者一个问题。
这位学员(化名“阿月”)离婚了,离婚的原因就是她因小孩的教育问题和婆婆、丈夫分歧很大,后来矛盾加剧,小孩只有4岁时离婚了。
一直到小孩七岁,前夫及其家人始终告诉小孩,他的母亲在外地
上班。且前夫家里不允许这位母亲见自己的孩子。
她想见自己的孩子。她想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但是前夫家里人都很强势,这位母亲就担心会引起麻烦。
这位母亲想知道的是,在对小孩最小创伤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件事。
其实,心理学精神分析这个东西,还真不是靠学出来的。人类创造的很多东西都有秘籍,没掌握秘籍的时候,相当于你没有那把钥匙,费了很大劲也入不了门。
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孩子,让他去建构他对父母生活的不同看法。
当一个孩子脱离原生家庭的那一刻,人生,就不再是别人的人生——困惑是自己的,喜乐是自己的,荣光是自己的,阴郁是自己的……
事实上,孩子并不是像成人以为那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梅齐和鲁特通过对儿童抗逆力的追踪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尽管生活在高危的环境中,仍然发展为健康的、符合传统意义上“成功”的年轻人。
心理学家解释:原生家庭的带来的负性影响,不是癌症,顶多只能算是一场重感冒,只要补救得当,那些负性病毒就会被抑制不再蔓延。而那些因为原生家庭衍生的看似不可解的问题,也会一天天好转。
《母爱真可怕》一书的热销,心理学家意在提醒:真正的母爱不只要出于本能,而且需要上升为一种有意识的爱——有意识培养孩子长大,成为一个有关怀能力和责任意识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