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高考状元们的秘诀,同样也会成就你的孩子
作者:豌豆蝴蝶花
(文章来自微公号:慢读童年)
“秘诀”是什么?
智商?
错题本?
玩命学?
抱歉,都不是!
当然,状元们的智商没有爆出,但我敢说,肯定都不会太低,至少应该中上。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的孩子智商也都不会太低吧?
所以这不算秘诀。
而让人一下子顿悟加青睐的“错题本”也并不是每个状元的必备(不过错题本应该很有帮助),所以,所谓状元们的共性也不是指这个。
玩命学更是行不通,好像没有状元这样做。
成就高考状元们的因素表面看是那些学习经验和模式,大家的关注度也都集中在这里。
但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他们无一例外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对自我的调节和掌控,这才是真正令人裨益的最根本的东西。
01 为什么很多孩子没有这种宝贵特质
这种良好的个性和能力不是靠突击得来的,而是在从小到大的成长中不断浸润和养育形成的。
家长假如从孩子的童年就开始陪伴和关注,几乎可以把孩子教育成任何理想的状态。
但是到了初高中才开始“抓”孩子,那样不止效果不佳,还会激化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冲突,反而更加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态。
还是看大家是否在孩子的童年阶段就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
2017年6月1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称,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和公务员家庭最盛产全国高考状元。
这个消息好像也佐证了这一点。
因为总体来讲,教师和公务员群体由于有着较稳定的收入,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较高的学历,这使得他们有时间、精力和意识(关键是意识)来设置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向和氛围。
他们大多在孩子童年时期就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孩子。
事实上,这正是鼓励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必行之路。
02 童年教育的关键几点做法
——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有的家长朋友意识不到童年时期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觉得孩子吃好喝好玩好便一切OK了。
于是,为图轻松将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直接退居二线了。
这样做的坏处:
一是造成生疏的亲子关系。
二是老人对孩子来说就是慈爱的代名词。
所以,孩子可能得到的爱很多(有时是溺爱),但缺少言行上的自我约束。
精神状态也不是有张有弛,容易倾向于随随便便,懒懒散散。
所以,要让孩子朝着设想的理想状态发展,家长们必须负起责任。
该给予爱的时候就用温暖包围孩子,该树立行为疆界的时候也要坚定的让孩子遵守规则。
在习惯的培养上要始终如一
观察这些高考状元,无一不是拥有高度自律的状态。用良好的习惯来搞定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再好不过的一个途径。
举一个反面例子。
我的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班上有一位经常迟到的孩子。
据老师的观察是家长总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到太晚,导致孩子过度兴奋而无法正常时间入睡。
有一天,她的妈妈出差了,爸爸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孩子出奇的准时,没有一次迟到。
但几天后,孩子又开始迟到了。
老师一问,原来是妈妈出差回来了,又每天玩到太晚……
如此这般,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没有很好的时间观念,待到孩子长大学习任务繁重时便很难一一应对了。
试想一下,哪个高考状元有“拖延症”或着需要他律的?
——童年时期不要用固化的单一标准来培养孩子
这个单一标准就是学习、分数。
对于越小的孩子,只一口咬定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致命的短见。
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脑神经之间发生链接和思维能力不断开发的过程,只用单一的内容来“刺激”,孩子的智商都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更别提出类拔萃了。
尤其是心理建设方面就更重要了。童年正是孩子的快乐、自信等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错过了这些,孩子便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状元梦”也会离孩子会越来越远。
当然,不见得非冲着“高考状元”去奋斗。
但,做到以上这些,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