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喂饭会毁掉孩子一生!你还在做吗?
文/良子 父母课堂(ID:fumuketang)原创
说起喂娃吃饭,当妈的都有一把辛酸泪,实在太辛苦了!好一点的能坐餐椅里喂,还有的,不追着喂根本不吃……可是,追喂的宝宝很容易抵触,觉得吃饭不是自己的事儿,而是大人强迫的,因此更不好好吃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那么问题来了:非“喂”不可吗?孩子小就是“喂”的理由吗?
喂饭会让孩子失去什么
宝宝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学习吃的欲望,因此总喜欢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总把宝宝学习的冲动给打回去。爸爸妈妈拒绝让宝宝学吃,唯一的原因就是“脏”,认为宝宝拿手抓饭不卫生,怕宝宝弄得满桌子都是饭。
其实让宝宝学吃有很多好处,不但增加了对事物的兴趣,而且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还能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总是打回宝宝伸出的探索之手,这样会使宝宝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吃饭就只能变成一种被动受喂的行为了。
导致咀嚼功能不足,影响消化吸收
孩子进食过快,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不仅会增加宝宝的胃肠道负担,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脸部的肌肉锻炼,甚至对孩子未来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动作平衡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建立
其实让宝宝学吃有很多好处,不但增加了对事物的兴趣,而且还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还能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总是打回宝宝伸出的探索之手,这样会使宝宝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吃饭就只能变成一种被动受喂的行为了。
影响小孩动作平衡的建立
据专家研究,中国人聪明与我们长期使用筷子作为进食的工具有关。孩子自主进食,完成一个进食动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协调配合,如用筷子,动作就更加精细,协调与平衡能力就更强。如果到了五六岁仍需父母喂饭,这对孩子的动作平衡与协调,甚至对智力都有不良影响。
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吃饭的乐趣
喂饭时孩子容易不专心,会东张西望、离开吃饭位置跑来跑去、玩玩具、看电视等,而家长催促和逼迫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感到吃饭是一种负担,一种强迫性的任务,易诱发厌食或挑食。
使孩子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
孩子认为吃饭并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会让家长开心的事情,不吃饭是可以拿来要挟家长的事件,这种不正常行为将导致孩子认知上的错误,也容易养成依赖、懒惰、生活能力低下、无责任心、害怕困难等坏习惯。
自己吃饭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更耐心,常常给孩子鼓励,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饭,可以饿饿他。
温馨小提示:我们可以向国外学习,在外国一般一岁后的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爸爸妈妈会只会微笑着鼓励宝宝自己吃,无论用勺子还是用手,他们都不会阻止。因为这个时候,让宝宝们吃得开心,对食物有兴趣才是更主要的。如果担心脏这个问题,爸爸妈妈只需饭前给宝宝洗干净手,饭后多一点收拾餐桌即可。
宝宝自己吃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1、首先要准备一个稳固的餐椅,把宝宝放餐椅里。
2、准备一个吸盘碗,碗可以牢牢的固定在餐桌上,方便宝宝取拿,不会把碗里的饭打翻。
3、准备一个硅胶的围嘴,下面带兜的那种,宝宝掉落的饭粒都会掉到围嘴里,不至于落的地上到处都是。
4、洗干净手, 接着就可以让宝宝坐进餐椅自己吃了。
生活习惯能够反射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微小的细节折射的是行为导向。要摆脱对孩子的“喂饭”,家长们要切实了解孩子的需求,相信孩子的潜能和天性,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如果您正为养育孩子的事儿发愁,推荐您添加父母课堂的微信公众号:
fumuketang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粘贴即可关注,那里有50万家长与你一起探讨教子方法,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