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为什么成功人士能培养优秀的孩子?他们教孩子这样思考
近日,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小学生们用一篇大数据分析苏轼,撰写研究报告的作业,触动了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的敏感神经。就因为他们在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学校,因为他们有最优秀的教师父母,所以无论我们这些普通学校的孩子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那样的层次。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除了焦虑,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没有好的资质,就达不到成功的高度,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洛杉矶最差的高中,学生都来自于贫民区的孩子,他们拒绝学习,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可是就是这群学生,在碰到不放弃他们的老师杰米·埃斯卡兰特后,他们的成绩变得遥遥领先,一跃成为当年全美国微积分这门高等级考试通过率最多的学生,这件事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积极看法,后来被拍成了电影《为人师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并把这项研究出版成书《终身成长》,这本书被比尔·盖茨评价为最喜爱的书之一。
书中讲解了人们常用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些阻碍我们成功的因素,往往是思维模式的固化。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决定我们每个人能否走向成功,比如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获得好成绩,如何才能让孩子拉近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一门课程中,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学习,但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拿了高分,成绩差的学生依旧在低分水平,而为了避免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学校普遍不会有成绩排名表,所以他们不仅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如何,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改进。事实上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样还要教给他们从失败中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为了达到怎样的水平,应该付出哪些努力。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方式是阅读课本、看自己的课堂笔记,遇到难题就再读一次,或者把这些东西都背到脑海里,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习方法。如果把所有这些都全都做好了,还是没考到好成绩,他只会认为这门科目不适合他。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不会只做一件事,寻求串联每个主题的潜在规律,在做错的题上更换解题思路,想办法弄明白错的内容,即使遇到更难更枯燥的内容,他们也会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是增加孩子学习力的方式。
无论是给孩子贴上积极的标签,还是消极的标签,都会固话孩子的思维,比如一些分配到文科班的学生,当他们的数学考得不好时,他们觉得这是可以原谅的事情,被分配到理科班的学生,当课文背诵不出来时,也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是文科生做的事,他们不会也没关系。
学习都是有惰性的,固定思维模式让孩子自觉地给自己不会学习找借口,而从来也没想过身为理科生应该所有的理科都要考好的事实。当学生们落后的时候,必须有人去告诉他们,并为他们制定计划,帮助他们迎头赶上。这个人可能是老师、教练,也有可能是父母,孩子会遇到很多老师,很多教练,他们有可能会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实践者,当你的孩子被认为“也就这样了”时,作为父母可以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教会孩子,当然除了爱和挑战,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达到高标准。
当你想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买了一堆书给孩子就算完事了,那就不能怪孩子不爱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所教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自洛杉矶犯罪率很高的地区,吸毒、酗酒、精神疾病肆虐的环境,他告诉这群学生,自己并没有比他们更聪明,只是更有经验而已,当他们得知自己也能成为聪明的人,便开始在练习中取得进步。这群学生会在课堂上阅读和讨论某本书里的每一句话,艾斯奎斯则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来研究该阅读哪几个章节,教会他们热爱学习、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
《终身成长》一书揭示了为什么原本优秀的孩子会慢慢变差,其实是孩子的学习思维模式没有来得及转换,给孩子贴上“天生不会”的标签,除了减轻他内心的压力,并不能让孩子学会它;而给孩子贴上“很棒很优秀”的标签,也只会把他推向高位,不敢去尝试有挑战性的事物,以免失败,是他们的选择,当人生不得不面对难题时,他们无法跨过,就成为了真正的Loser。
培养孩子具备终身进步就是《终身成长》的本质,愿意接受挑战就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当一个孩子从小被表扬很努力时,他只会为了目标更努力。忘记天赋的高低,智商和能力先忽略掉,想进步,唯有切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只要想变得优秀,你就能做到。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34.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