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

文 / 文华幸福泉
2017-12-07 16:51

原创作者:文华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题记

01

李笑来老师有一个很让人震撼的观点,他说:“5%的人在思考;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愿死也不肯思考……

一个月前当看到这个观点时,忍不住在心里表扬自己:“哈哈,原来我是那少数的5%。”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常常自我表扬,这是我提高和保持自信心的绝招之一。

曾经,我也是一个特别缺乏思考能力的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我思考力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也从来不知道人生需要思考。

后来之所以开始尝试思考,是因为我在婚姻中遇到了比一般女人多得多的挫折,这些挫折加重了我原本就有的自卑,几乎使我的人生跌进看不见的深渊,也几乎使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那段时间,我觉得活着实在太痛苦,死了反而解脱。若不是因为有儿子在,我可能早就化作了一缕青烟。

我曾经在心里对自己发过誓:“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童年。”我对自己是这么承诺的,也一直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我对儿子的强烈责任心,超越了对极乐世界的向往,所以,我选择活下去。

但是,我自己找不到解脱痛苦的良方,也不认为别人有办法帮我(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多么幼稚可笑,朋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我们解决难题,更在于默默陪伴我们,给我们温暖啊)。

我也跟朋友倾诉过,但是她们毕竟没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很难真正理解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就这样,我在苦闷中彷徨,在彷徨中忧伤,感叹着:这度日如年的日子真的好漫长!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

02

后来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本书,叫《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作者:台湾全职妈妈汪培珽)。我一看书的内容,顿时生出“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本书适合年轻的妈妈看,书中建议妈妈睡前给孩子念故事书,并且从孩子零岁时就可以开始。我阅读这本书时,孩子已经八岁了,那时我忍不住感慨: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该多好啊。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当天,我就在家里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一本《中外神话故事》,那是我给孩子念的第一本课外书。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书名。

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都给孩子念书。

印象最深的是给孩子念《哈利·波特》的时候,这套书,字体偏小,排版又密密麻麻,所以,我朗读起来不如读其他的书轻松。

可是孩子又特别爱听哈利·波特的故事。有时候,我念得瞌睡连连,眼皮直打架,孩子还坚持要我再念几页。每当这时候,基本上是我们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一致,比如,他要求再念5页,我说“不要吧,妈妈困了,好想睡了,明天还要早起上班,再念2页吧?”孩子也懂事,就顺坡下驴,答应了。

由于常常去书店给孩子买故事书,渐渐地,我开始买一些适合自己看的书,比如素黑老师的《好好爱自己》。

这本书当时对我触动很大,看完这本书以后,每逢我了解到身边哪位朋友遇到生活难题或者情感困扰,我就会向她推荐此书。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

03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现在我自认为是一个思考达人,基本上,每天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在思考:刷牙洗脸在思考,吃饭在思考,走路在思考,甚至在洗手间,都忍不住要思考问题。

不少人对思考存有偏见,他们认为爱思考就是想太多,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自寻烦恼自个儿挖坑往里跳。

我个人认为:有上述想法的人,只不过是为自己懒得动脑筋思考找借口。

如果你觉得思考浪费时间,说明你的思考太肤浅;如果你觉得思考太烧脑,很可能因为你思考太少,不知其带来的成就感有多美妙。

阅读与思考,使我脱胎换骨,从一个软弱无力、精神缺钙的重症患者,变成了一个能够自我疗愈的心理医生

如果你目前正在遭遇某种困境,不妨尝试一下自己阅读和独立思考吧。

毕竟,能够帮你摆脱困境的,最终只能是你自己,你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最好的心理医生是你自己

作者文华:70后中学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爱生活,爱旅游,想陪你一起努力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