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生活一团糟?王阳明和曾国藩告诉你,磨炼心性最重要
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是必要的,但前提条件是先要掌控自己的心。
不在心的根底上下功夫,那就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了。
这个心上的功夫,把它叫作志向也罢,心智也罢,其实都是在根本上磨炼心性。
心不诚,事亦不成。
历来我们古人都不忘心性上的修炼。
就如同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所言: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
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有不少介绍时间管理、职场提升的方法,其实只是在悬想上下功夫。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在龙场终于大彻大悟:历来人们把知与行看作事物两端的观点是错误的,知行本来合一。
在王阳明看来,人心原无一物,廓然大公,只不过后期心灵受到纷扰蒙蔽,于是乱象丛生,心性不稳不清。
故此,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这个从心的本源上用力,更进一步说,就是学会自我与心灵的对话。
就像有的人,他不是没有意识到他的丢三落四的缺点,但他却总是将它抛诸脑后,好了伤疤忘了疼,该怎样还是怎样。
但话说回来,当自己真得愿意将自己拖拉的毛病放置在心上,时常拿出来与它对峙,与己儆戒,那在平日里自然就会多一份小心,多一份留意。
在这一方面,曾国藩就是毫不留情地与己对话的大师。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事。
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
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胶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曾国藩可是立志要当圣人,克己的功夫是出了名的,经常在日记中晾出平日里的恶习,骂自己禽兽不如。
夸张的说一下,如果自己也能如此对待自己的问题,那么不用花那些舍近求远的功夫,就已然是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了。
有的人虽然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但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如此不堪。
比如在塔防游戏上,有的人就是好手,什么时候该建房屋,什么时候该升级装备,什么时候该统兵打仗,他是一门清,整个游戏让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于此说来,与其说是做事的方法不对,不如说是做事的心劲没有达到。如果心劲达到了,做事很容易水到渠成。
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当你觉得应该努力做一件事的时候,说明你的内心里对这件事是有阻抗的,因为对你来说很感兴趣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你的努力。
当然也并不是事事都是需要兴趣才去做,有不少事是因为能做了之后才有了兴趣。
在此就需要不断与心、与己对话,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不敢正视问题的根本,是懒、是懦弱,还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就像我们熟知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等我们把心性磨得足够锋利,再去取些淫巧小技,于事来说一点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