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文 / 沉思坚忍奋发的男人
2017-12-03 06:59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肢体语言泄露你的爱意

有研究发现,当人们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时,除了说话的时候会变得温柔且甜蜜之外,还会流露出一些特殊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不受意识的控制,真诚地泄露了你的爱意。

肢体会说话

当一个人想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时,并不是单纯地只依靠语言,语言的表达甚至只占到了7%,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通过非语言的身体姿态,即肢体语言来传达。因为肢体语言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的,属于非意识控制的举动,所以几乎不具有欺骗性。

词语“眉目传情”通常用来形容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事实上,当我们见到心仪的人时,眉毛都会不自觉地上扬或者是下垂,但是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仅仅为0.2秒,因此真正下意识的“眉目传情”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如果初次见面,你“不小心”捕捉到了对方的这个举动,就说明对方对你有好感哦!

除了眉毛之外,嘴唇也会泄密。当喜欢你的人站在你面前,他的嘴唇可能会在某个瞬间机械性地轻微开启。这个过程也是很短暂的,不细心的人也许都观察不到,但这同样是爱的信号。

有的人或许会频繁地摸下巴、耳朵以及面颊,那是因为他在试图用这些动作掩饰内心的慌乱。因为当人看到心仪的对象时,血气会上涌,然后唇部及脸的下半部分就会对刺激物异常敏感。如果当时这个人在抽烟,那么他(她)的动作可能会越来越快,如果他(她)在喝东西,或许会更大口地往下灌。

站姿也会泄露一个人的小秘密。如果一个男士在漂亮女士面前笔直地站立着,而且衣着看上去也很得体,像是刻意修饰过的,肩膀没有高耸,而是自然下垂,就说明这个男士想要向面前的女士显示他挺拔的身姿,像是在告诉女士:“你看我的肩膀,还够安全吧!”

如果他的身体稍微有些前倾,就说明他想听清楚女士的谈话,他很在意,对面前的人有好感。

当然,如果除了笔挺站立之外,男士还在刻意地修正领带、整理袖口的纽扣的话,就说明这位男士真的是非常想引起某个人的注意。这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不但在意自己的领带、袖子等,也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凌乱,衬衣纽扣是不是扣好了。看上去有些紧张的他,其实内心非常渴望与你有肢体接触哦。

动作表爱意

除了那些“紧张不已”的姿势之外,男女之间的肢体接触也是有深刻含义的。

当一位男性将他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女性的肩部或肘部时,表现的是一种保护欲。首先说明他愿意保护这个女性穿过危险的地方,让她无须害怕。其次也是在告诉周围的人,这个女人已经有我保护了,生人勿近!另外,他很可能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女性身体的其他地方,轻微的触碰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除了伸出手来圈住女性以表达保护之意外,如果一位男性脱下外套披在女性身上,那么他的“占有欲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我用我的味道圈住了你,就像盖上了一个章,别人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握手也是两个陌生人进行肢体接触的最好机会。握手的时候,如果对方的手心干爽,那他可能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也可能说明关于这次握手,对方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如果对方手心潮湿,可能表明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或者他内心紧张。握手的过程中,如果对方突然施加力气,那他一定是在暗示什么。注意观察他随后的举动,也许能发现一些小秘密哦!

总之,生活中,肢体语言无处不在,不管是刚刚相识的人,还是相处已久的恋人,都会用肢体语言来传达一些口头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意境。在面对那些初识且自己很感兴趣的人时,不妨用肢体语言给对方一些暗示,再仔细观察对方是不是和你有同样的想法。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为何女人都爱生气

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公园里、商场里或者大街上,前一分钟还牵着手你侬我侬的小情侣,后一分钟就开始争吵起来。女人不管不顾,生气地掉头跑开,而男人则木讷地站在原地,或是慌张地追了上去。

男性的一面

男人都希望女人少些生气多些开心,所以他们总是喜欢这样告诉女人:“爱生气的女人是不美的。”试图用女性爱美的天性来抑制她们生气的冲动。

然而事实上,女人爱生气与她们内心潜藏的男性化性格有关。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男人和女人其实都有两面,在男人身上能够看到女人的影子,女人身上也有男人的一面。

女性男人的一面通常通过生气表现出来,她们更善于用这种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感情。

在恋爱的最初时期,大部分男性都扮演着追求者的角色,这就限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一边期待追求成功的胜利喜悦,一边又害怕追不到手的失落。越是渴望,就越是紧张不安,所以他们更容易把自己温柔体贴的一面调动出来,试图完全抓住女人的心。

而女人则恰好相反,在享受被追求的过程中,她们总是喜欢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小麻烦,给追求者设置一些障碍,比如希望对方记得自己的生日,甚至相识的纪念日。一旦男人没有越过这些小障碍,女人就容易生气。试探和毫无意义的障碍,偶尔使用还可以,如果随时上演“暴走”,就未免太戏剧化了。

总是轻易生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她们对男人的期待总是高于男人对女人的期待。要知道,那些接近完美的期待其实只是女人心中的想象,如果硬要强加到男人身上,难免会生出矛盾。

可是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女人还是生气了。比如为了对方约会迟到而生气,不会去想迟到的原因;为了对方不接电话而生气,根本不管他是因为在开会才没有接电话;为了对方睡前没有说“我爱你”而生气,却不理解他因为加班疲惫,脑袋沾到枕头就已经入眠……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白头偕老的秘密

一位台湾著名作家讲过一个故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曾经暗恋过班里最帅气的男生。当时那个男生是那么优秀和耀眼,追他的女生“层层叠叠”,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奋不顾身地冲上来,以至于她只有暗恋的资格。最终,这个帅哥被外语系的系花拿下了。

此后,夕阳下,娇小的系花倚着高大的他散步的身影,俨然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好景不长,系花和系草开始起冲突,他们大声争吵,然后系花哭着掉头跑掉,而系草则恨恨地站在原地,眼神淡漠。一次,两次,这样的情景越来越频繁。但他们的争吵持续了三年,却始终没有完全分开。

毕业之后,同学之间再未相见。20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作家居然见到了那对当年的系花系草。从系花的脸上依然能够看见当年的风韵,反而是系草轻微发福。席间,作家与系花攀谈起来,问当年那么爱生气,闹得那么多的两个人,是怎样风风雨雨走过20年的。

系花说:“以前我很爱生气,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是为什么。就因为我胡乱生气,所以我们吵吵闹闹了很多年。但是有一天我醒过来后突然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值得我去生气,那么多的气,不过是为了证明他爱着我,会来哄我。但是他本来就是爱我的呀,我干吗要给彼此找气受呢?”

少了那些无谓的生气,日子便过得快乐起来,越发的谁也离不开谁,于是小半辈子就走过来了。

生气是女人的特性,做到不生气,则是女人的智慧。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初恋之歌

每个人的初恋都带着一点点哀伤和唯美,最终的结果未必是厮守,但这份感情却从未随着时间而从记忆中消失。初恋是珍贵的,因为那纯纯的爱,一如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和时刻也离不开的呼吸。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我会等你一辈子

“每个男人都想娶静秋,每个女人都想嫁老三。”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爱情故事被称为“世上最干净的爱情”。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一个名叫静秋的城里姑娘因为写作需要来到乡下,遇见了老三,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中开始萌芽。可是不久,老三却发现自己患上了白血病,不久于人世。为了不让静秋分心,他隐瞒了病情,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负心汉,人间蒸发了。最后,知道真相的静秋还是失去了老三。在当年相识的山楂树下,埋藏着老三所有的秘密,他这样告诉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时光荏苒,却抹不去这份爱的痕迹,因为那种滋味叫做初恋,一辈子只有一次。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人人都有的初恋

什么是初恋?它是异性之间由抽象的意识转变为现实的一个开始。两颗单纯的心第一次碰撞,满怀激动、好奇和不安,内心会产生许多奇异并且强烈的感受。

从爱情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初恋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首先,初恋的到来总是不知不觉的。仿佛突然就侵入人心,连自己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很多初恋中的男女甚至不承认,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恋爱了,对对方强烈的好感来自于最初单纯的爱慕,也许还掺杂着友情的成分在里面,很难划清界限。

其次,初恋具有若明若暗的特性。初恋的人在表达情意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含蓄、委婉。因为大部分人对恋人的认识都还是单纯的,对于自己的感情也充满了不确定,他们不敢或者羞于说出自己的喜欢,甚至越是喜欢,就越是逃避,想要静观其变,又害怕完全失去,所以在表达上时常或明或暗,让人看不清真相。

再次,初恋具有难舍难分的特性。当一个人的眼光不再关注别的异性,而只固定停留在某一个人身上时,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愫就已经产生了。慢慢地,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绪就会开始出现,每当要和亲爱的人分开时,就会觉得难以忍受。

不管初恋开始的原因是什么,它一般都会沿着一个轨迹去发展,我们将其称为初恋三部曲。

第一部是相识。这是指心和心的相识。在茫茫人海中,只有你和他的心因为互相的好感和爱慕而紧紧靠在了一起。第二部是相知。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在相处中发现只有和彼此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第三部是相爱。双方明确了情感,确认了对方是唯一,两颗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老男人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所以注定更容易相亲相爱,女儿爱父亲,那种爱甚至会让她嫉妒母亲。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放到一边,取代其位置的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为父杀母

恋父情结又被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其故事来自于古希腊神话。

阿伽门农打算征讨特洛伊,他集结部队,做好了一切准备。在出发前的一次狩猎中,阿伽门农收获颇丰,他认为这是胜利女神给他的暗示,于是得意地夸耀说:“哈哈,我想即便是狩猎女神射猎的精准度也不过如此吧。”

这样的得意触怒了神明,狩猎女神阿尔忒密斯非常生气,要求阿伽门农把他的女儿厄勒克特拉献祭给她,她才会为即将远征的大军送上顺风。军队都等待着,阿伽门农不可能不出发,但是要献出心爱的女儿,他同样不忍。最后,以大局为重的他不顾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反对,毅然将女儿献了出去。

大军远赴特洛伊,战火整整烧了10年。阿伽门农厮杀战场之时,留在家中的妻子却因为怨恨加寂寞,而寻觅到了新的爱情。

10年之后,阿伽门农凯旋。当他舒服地泡在浴池里,试图洗去这10年的沧桑和艰辛时,一场巨大的阴谋开始了。克吕泰涅斯特拉和情夫艾奎司托斯悄悄走了进来,合谋杀死了他。整个王国易主,偷情的女人和她的情夫享受了阿伽门农的胜利果实,统治了这个国家。

几年后,阿伽门农当年献祭出去的女儿厄勒克特拉长大成人了。虽然多年未在父母身边,但是她对父亲的爱没有减少过一分。她知道母亲所做的事情,心中生出了深深的仇恨,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厄勒克特拉联合亲弟弟,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杀死了母亲。

然而他们的行为毕竟有悖天理,复仇女神决定跟随他们,让他们时刻感受着良心的煎熬,以此作为惩罚。姐弟二人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于是请求神明断定是非。

众神推请雅典娜主持公道,大家发表意见,居然支持和反对他们行为的刚好一半对一半。最关键的一票捏在雅典娜手里。

“我不是母亲所生的人,我是从父亲宙斯的头里跳出来的,因此我维护男人的权利。”雅典娜作出了最终的选择。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女性心中的老男人

弗洛伊德认为,在女性成长到3岁之后,就会逐渐产生一种依恋父亲的情结。这是每一个能够接触到父亲的女孩都难以避免的情结。当女孩发现自己的器官和父亲的器官有所区别,注意力便逐渐从母亲身上转移到父亲身上。

与此同时,她又惧怕失去母亲,所以想要取代母亲,成为父亲所钟爱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会逐渐发现这种取代的欲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不应该的,就会逐渐开始驱逐这种情结。

可是在内心深处,女性无法完全将这种联系和欲望去除。到了成年后,选择对象时,很多女孩都会在心中塑造一个形象,然后因为迷恋这个形象而迷恋上某个人,这个高大的形象往往和父亲很像。

信仰父亲的形象,并且以之为部分参考标准,这属于正常的恋父情结,因为父亲是每个女性心中钟爱的老男人。

但有的恋父情结却有些过度。有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太过在意同父亲的感觉,就会对母亲充满嫉妒,和母亲的关系也就不甚融洽。当这种情结被带入到成年后,在与同龄男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障碍,她们容易将眼前的人和父亲作比较。一旦这个人比不上父亲,她们就会感到很失望。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爱上像母亲一样的女子

俄狄浦斯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他意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又娶了母亲为妻。在知道真相后,他痛苦不堪,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心理学上将那种因为过分依恋母亲而同父亲作对,潜意识里想要竞争到母亲的情结,叫做俄狄浦斯情结,又名恋母情结。

杀父娶母

底比斯国王拉伊奥斯年轻的时候,曾经劫走了国王佩罗普斯的儿子,让国王伤心不已。抢夺别人儿子的拉伊奥斯也因此遭到了诅咒,神预言他将来要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

当儿子俄狄浦斯出生的时候,为了逃避可怕的命运,拉伊奥斯决定狠心地抛弃儿子。他刺穿了新生婴儿的脚踝,然后找来一个牧人,命令其将婴儿丢到荒野里等死。

牧人是个善良的人,他不忍心让这个新生命就这样离去,于是悄悄地将孩子送给了邻国的国王波吕波斯。

俄狄浦斯在异国幸福地长大了,没有人告诉他身世的事情,国王波吕波斯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直到他成年之后,才知道了自己身上背负的诅咒。然而他却不知道,波吕波斯并不是他的生身父亲。

为了逃避诅咒,他决定离开这个国家,永远不再回来。

俄狄浦斯一路流浪,来到了忒拜附近,行至岔路时,与一帮陌生人发生了冲突。年轻的俄狄浦斯失手杀了人,被杀的人当中,就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拉伊奥斯。

在底比斯的边界,俄狄浦斯遇到了拦在路口的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这只怪兽要求每个路人都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答得不对,便将对方吃掉。

聪明的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的问题,斯芬克斯因而自杀。他被底比斯人推举为王,继承了王位,并依照当时的规矩,娶了已故国王的寡妻为妻。

然而这个女人却是俄狄浦斯的亲生母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二人生活了很久,并且养育了四个孩子。

后来,底比斯不断发生灾祸和瘟疫。俄狄浦斯求问于神灵,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原来他杀了生父,娶了生母。多年前的诅咒还是应验了,他根本没有逃开。

羞愤的母亲兼妻子上吊自杀了,而俄狄浦斯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依恋母亲

此后,人们借用这个故事来讲述恋母情结。它指的是个体由儿童到成人,内心对养育自己的双亲所含有的爱恨同欲望交织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表现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初期,就会从外界选择性对象。对于男孩来说,最好的对象无异于自己的母亲,他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吮吸过母亲的乳房,亲密地接触过母亲的身体,他们会自然地认为母亲就是自己的所有物,因此对这个最亲近的女人产生无比的依恋和强烈的占有欲。

而父亲的存在则干扰了这份柔情,他们眼看着母亲眼中浓浓的爱意同样会投射给父亲,就会感到愤怒和慌张。

同恋父情结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爱恨交织的情绪会慢慢地淡去,因为人的意识也在成长。男孩们会渐渐明白,母亲并不是自己的专属物,她是养育自己的恩人,但自己并不能够去占有她。

很多人在这样的心理调试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面向社会,“遭遇”爱情,并且和父母建立良性沟通。

但有的人却不一定能够调试得很好,生理本能的欲望并没有被理智所压下去,虽然他们长大了,却还是强烈地依赖着母亲。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和父亲、母亲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联系,这个三角的整体必须要有自己的努力参与才能得到平衡,但他们却还是不可抑制地将天平倾向母亲那边。

其实在潜意识里,每个男人都保留了母亲的影像,他们会在碰见和母亲相似的女人时怦然心动。更有甚者,甚至会以母亲为参照目标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爱情三角论:激情能否常在

“每个男人都会有女朋友,我也不例外。我的女朋友比一般女朋友厉害,每天,我都要早上7点起床,为她煮好早餐,还要小心翼翼地在确定她美梦完成之后叫醒她,等她吃完早餐之后,要安安全全地送她去上班,被迫要在众人面前背诵那几句暂别前的台词,无奈的还是要追她坐的车15分钟,之后才能收拾自己的东西上班为什么我有一个那样的女朋友?别人的女朋友都是千依百顺的呀!”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爱情三角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不管什么形式的爱情都逃不过三种基本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这就是著名的爱情三角论。

亲密是两个人从初次见面,到相互喜欢、愿意彼此亲近。而激情则是指两个人的关系当中那激动人心、让人心跳加速的状态。承诺则是愿意同对方保持一种长期相爱的稳定关系。

每一段感情都不可能单一地只有其中一个成分,而是通过不同的成分组合起来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爱情。心理学家们又将这些不同的组合分成七种爱情类型。

七种类型的爱情

第一种爱情类型是喜欢式的爱。这种爱情有些像友谊,有着亲密的成分,彼此相互了解,愿意在一起分享心情,但却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了。既不会因为见到对方就心跳加速,也不会因为不见面而无比思念,欠缺激情,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关于未来或者感情的承诺。

第二种爱情类型是迷恋式的爱情。这种类型就像是初恋,可以产生单纯的迷恋,看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完全地陷进去。甚至和对方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也不觉得那是什么障碍。所以这个类型的爱情欠缺了亲密这个前提,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承诺。

第三种爱情类型是空洞式的爱情。这个类型在那些只为了结婚而在一起的男女身上就能找到印证。他们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没有相互了解的亲密,当然也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激情,一切以“在一起生活”的承诺开始。这样的关系,乍一看像爱情,但实际与爱情无关,少了些真正的契合,而多了些空洞。

第四种爱情类型是浪漫式的爱情。从亲密开始,到达激情,两个人很默契,也很相爱,但很少提及结果,也不愿去多想以后,大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姿态。亲密和激情足够,但承诺却不足。

第五种爱情类型是伴侣式的爱情。处于这种类型中的两个人,有着惺惺相惜的感情基础,有着长久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并且愿意给彼此承诺,但是却没有过爱得轰轰烈烈的激情。开始时以及一路上甚至结束时都很平淡。

第六种爱情类型是愚蠢式的爱情。这类爱情有着激情和承诺,但是却没有亲密。这种感觉就像是男人同女人发生关系的时候,口中囔囔念着“我爱你,我永远爱你”之类的话,但他们却是刚刚认识不久的人。要知道,没有亲密的支持,激情只是迷乱的激情;同样,没有亲密的支持,所谓承诺也不过是信口开河。

第七种爱情类型是完美式的爱情。这类爱情包括了亲密、激情、承诺这三要素,是爱情最应该成为的模样。

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很难修到这个正果,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或许会因为冲动的激情而在一起,完全没有细水长流的相知相许。也可能出现彼此相爱,但却惧怕承诺,不一定想要走下去的仓皇。又或者还有足够亲密,却激情不足,从来没有热烈地渴望过对方的情况。由此可见,真正的爱情不可能只单纯等同于激情,激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很难长久。想要爱情保鲜,除了制造一些亲密的激情之外,一定要有执著于对方的决心。爱得足够深,还要爱得足够久。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看罗密欧“大战”朱丽叶

在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翁塑造了这样相爱的两个人:不顾家族的反对毅然选择相爱并且在一起,再大的压力也没能迫使他们屈服。直到最后死在一起,连上帝都不能够将他们分开。

越反对越坚持

因为爱得太过轰轰烈烈,也因为最终的殉情太过悲壮,以至于这对青年男女的故事过了那么多年都被世人念念不忘。有时候,我们不禁会好奇地问,如果当初罗密欧和朱丽叶不是遭到家族的严厉反对,而是欢欣鼓舞的支持,他们一定会长长久久相爱下去,至死不渝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当恋爱双方稳固的关系当中出现负面干扰时,这段关系非但不会被破坏,反而会更加牢固。其中出现的负面干扰越大,这段关系就会越趋于稳定。

这个现象在社会中是很普遍的,一些父母横加干涉的感情,相爱的双方反而会更加珍惜彼此,更加坚定要在一起的信念,爱情越发深厚,满脸都写着“谁都别想把我们分开”的信号。但这样的坚持,结果未必就会圆满。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压力下的选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不同的被试分别针对某件事情而面临着“1”和“2”两种选择。然后布置了两个选择环境,分别为低压力和高压力。

在低压力下,他让助手平淡地告诉被试:“我们选择的是1。”而在高压力下,他则让助手提高声调对被试说:“我认为我们两个都应该选择1。”结果在低压力条件下,有70%的被试选择了“1”,而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被试选择了“1”。

可见,当作出选择的人是自愿的,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加自己对所选事物的喜爱程度,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如果作出选择的人是被迫的,或者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时,他们就会倾向于讨厌那个需要选择的对象,甚至转而进行别的选择。

逆反心理

所以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安排的相亲,男女双方还没确定感觉,但父母却多方面施与压力,希望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甚至巧妙安排见面的机会。然而越是在这种压力下,双方越是难以来电,因为他们失去了让这份感情顺其自然的机会,所有的时间仿佛都是用来应付父母,而很少关注自己的感受。

相反,那些原本相爱,但遭到父母反对的恋人,却会生出一定要在一起的决心,哪怕之前他们还在考虑双方是不是真的合适。当反对的压力降临,最常出现的情况是压力反而促进了他们的关系。父母反对的声音越是凶,他们要在一起的决心就越是坚定。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希望自己做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自主需要,都希望有一些事情是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听任别人的摆布。一旦别人在未经自己允许的情况下抢先替自己作了决定,并且要将这个自己未必喜欢的决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进而排斥这种被动的选择,内心更加渴望和喜爱自己真心的选择。

另外,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人们反而越是珍惜。相反,那些轻易得到,甚至有些被迫得到的东西,在人的心中很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人们的认知是由外部认知和内部认知构成的,两方面总体情况下趋于平衡。在恋爱中,理想的状况是自己喜欢的人也得到亲友们的认可,那么对这段关系的认知便达到了平衡。但是如果亲友强烈反对,那么认知就出现了不平衡,外部认知的缺失就需要极力提升内部认知来补偿,以解释自己爱恋对方的行为。

所以事实证明,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恋情如果没有遭到双方家族的强烈反对,而是顺其自然地发展,结果不会是殉情,但也未必是天长地久。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15厘米的亲密距离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叔本华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相互取暖的刺猬

冬天到了,刺猬们为了御寒,想要抱在一起。可是刺猬身上长满了尖细的刺,它们一旦靠近,自己的刺就会扎到对方,而自己也会被对方刺痛。疼痛感让它们放弃了拥抱,选择对望远离,可是这样的距离又无法抵御冬天的寒冷。几次尝试之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抱在一起,既不会被对方刺痛,又能感觉到温暖。

合适的距离不但需要在刺猬之间维持,人与人之间也同样需要一些距离。距离通常发挥着极其微妙的作用,太近或者太远都不合适。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你想干什么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择了学校宽阔的阅览室,每天阅览室刚开放,里面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这个心理学家就会进到阅览室里,坐在那个人身边,离得非常近。

实验进行了很久,总共选择了80个人,最后的结果出奇相似。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忍受在空荡荡的只有两个人的阅览室中,有一个陌生人靠自己如此之近。他们总是在心理学家坐下后,就用奇怪的眼神审视他,然后迅速站起来,走到一个远一些的位置坐下,有的人则很直接地询问:“你想干什么?”

实验说明人与人之间其实是需要一定距离的,特别是在陌生人之间,很难忍受所谓的“亲密无间”。每个人在内心都设定了一个自我距离,把这个距离视作自己的领域。这个领域很难容下其他东西,当有人“入侵”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被触犯,这个人会开始不安,甚至恼怒。

较远距离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中存在四种距离。

第一种距离称为公众距离,为3.7米至7.6米。

这种距离颇有“门户开放”的意思,处在这个距离里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和联系,其实就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处在这个距离中的人想要沟通,就必须拉近一些距离才能够实现。

第二种距离称为社交距离。这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社交性、礼节性的距离,包括近范围和远范围。近范围的距离一般为1.2米至2.1米。远范围则达到3.7米。

一般的工作环境以及社交聚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常都在近范围之内。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外交座谈会上,由于会场工作人员的疏忽,在两个并排的单人沙发中间没有放入一个增加距离的小茶几,导致坐在这两个沙发上的人由始至终都是各自朝沙发外侧扶手上歪着,而且身体总是不由自主地朝后仰。因为这样的距离导致了坐在两个单人沙发上的人出现了心理不适。

远范围在面试或者谈生意的时候最常见到。比如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般都是坐在宽大的书桌后向面试者提问,这样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增加庄重感、正式感。

较近距离

第三种距离叫做个人距离,人们会有少量身体接触,范围在46厘米至76厘米,适合亲切交谈。

第四种距离叫做亲密距离。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距离,大概在15厘米至44厘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亲密无间”的距离。

在这样的距离下,人们的身体会有很多接触,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鼻息、体温和心跳。

相爱的两个人通常都会渴望和对方保持这种亲密的距离,他们希望能够接触到对方,从牵手、拥抱和亲吻当中找到爱的力量和美好。

如果不是恋人,只是一般的朋友,这样的距离或许会让人感到尴尬和不安,就像实验中的那样,没有人能够忍受太过亲密的距离出现在自己和不亲密的人之间。

15厘米的亲密距离,只属于相爱的人。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柏拉图:你们误解了我

柏拉图曾经写道:“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什么是爱情

柏拉图问苏格拉底“:敬爱的老师,请问您,究竟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微笑着对他说:“你先去麦田里面给我摘一株你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不过行走的途中不能回头,麦穗也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了很久才回来,手上却空空如也。

苏格拉底问他:“你为什么没有摘到?”

柏拉图很委屈地说:“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刚到麦田里,我就看到了一株长得非常好的麦穗,可是却不知道它是不是最好的,因为不能回头,就决定再走一段看看。途中,我不断遇到一些很好的麦穗,都无法确定它们谁是最好的,就一直没有摘。直到我走到了尽头,才发现还没有完成任务。”

苏格拉底笑着说:“现在你知道了吧,这其实就是爱情。”

于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产生了。

四种含义

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无性的精神恋爱。真正柏拉图式的爱情有四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理想式的爱情观。

这种感情极为浪漫,而且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为了一份爱情执著地守候,不会去奢望,也不会靠近,从不放弃,也不苛求拥有。这是人们对理想爱情的普遍认识,也是最常见的对柏拉图式爱情的解释,但这里面却存在一定的误会。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王国,所以人们倾向于认为他是极端理想主义者。

第二种含义是纯精神的爱情观。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爱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不需要通过肉欲来表达。当心灵能够完全抛开肉欲而向往真理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心境。在爱情当中,应该是美好和道德战胜欲望。唯一能够考验爱情的只有时间,而只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其实这个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原因在于柏拉图信仰形而上学,他认为只有思想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真实,而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反而缺乏真实感。

第三种含义是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男人和女人之间是平等的,在爱情当中不存在谁是谁的附属品之说,彼此之间只有自愿,才能发展出美好的感情。

第四种含义是指在这个世界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于你来说,他是完美的,而且他只对于你来说是完美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一百分,而且只会有一个。

这种完美的爱情观强调爱情是没有谁对谁错的,总有一个人会毫无瑕疵地存在于你的心中,就算失去,就算从未出现,也颠覆不了那份完美。

事实上,只有第三种和第四种含义才是真正的柏拉图式爱情观的体现。柏拉图认为人生前和死后其实都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在那里,男人和女人是以一个合体的形式完整地存在着的,但是到了今生,他们却被一分为二。所以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各自一半,不存在谁比谁多,谁比谁重要。而且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若有所失,就是因为遗失了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要在人世间将其找回来。

你在找他,他其实也在找你。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飞蛾扑火,盲目还是壮烈

人们总是向往不顾一切的爱情,认为只有完完全全地付出,不计回报地勇敢,才配得上“爱”这个神圣的字眼,然而飞蛾扑火的爱情究竟是盲目,还是壮烈?

爱的执念

当飞蛾还是春蚕的时候,火焰还飘忽在蜡炬上,它们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相交的可能。

春蚕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饱了吐丝,日子很开心。

改变是从春日的一个午后开始的,春蚕在温暖的树枝上看到了烛台上的蜡烛,缘分的感觉悄然入侵,他们成了朋友。一成不变的日子被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他们好得无话不说。

有一天,蜡烛告诉了春蚕自己的小秘密,原来她爱上了每天都经过窗前的风,蜡烛想托春蚕替她问候风,并且表达自己的爱意。

风是多么向往自由啊,再怎么动人的蜡烛,都不可能留住他的脚步。他断然拒绝了蜡烛的深情,继续每天飘忽而过的生活。

蜡烛却受伤了,她用火焰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祈望不再受到任何伤害。火焰炙热的外表很好地保护了她,没有人再敢靠近她,但代价是她一天天地消瘦下去,最终会完全燃尽。

一直深爱着蜡烛的春蚕感到痛心无比,他很想去守候心爱的人,可惜还不能行动自如。如果变成飞蛾,他就能飞到爱人身边了。于是春蚕拼命吃,拼命地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只为等待能够飞起来的一天。终于有一天,春蚕的心愿实现了,当他从厚厚的茧里钻出来之时,已经改名为飞蛾了。

飞蛾飞进屋子来到了蜡烛身边,对燃烧着的爱人勇敢地说了一句“我爱你”,但蜡烛根本不接受他的深情。

一天又一天,飞蛾围着蜡烛不停地转,很想靠近她的身边,可燃烧的火焰却让他感到刺痛,无法近身。

最终,他下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一定要飞进爱人的心里,不管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时的飞蛾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因为他知道,这么一来,自己就会永远和蜡烛在一起了。

这一天的飞蛾没有再围着蜡烛不远不近地兜圈,他看了火焰一眼,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翅膀扫灭了燃烧着的火焰,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最后,飞蛾卧倒在蜡烛身上,声音微弱地说:“最终我还是来到了你的心里,而且将永远留在这里了。”

世人皆知飞蛾扑火只是瞬间的灿烂旖旎,丢失生命毫不值得,但只有飞蛾自己知道,刹那也能成为永恒,因为有爱情。

表白了很多次姑娘就是无动于衷,你很失望吧那就学点爱情心理学2

盲目或壮烈

飞蛾为什么会扑火?科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飞蛾扑火的秘密。原来,与飞蛾同类的昆虫在夜间飞行的时候,都是依靠月光来判断方向的。

飞蛾对方向的判定方法是使月光总是从同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就算在躲避天敌追击、绕过障碍物转弯之后,只要它再转弯,找到月光的方向,就能够找到自己应该行进的方向,这就类似于一个“天文导航”。

当飞蛾不小心闯进室内,看到灯光,就会误以为是月光。由于月光离它很远,它只需要和月光保持一定的角度就能够直线飞行。但是灯光的距离却很近,光线包围着它,于是它只会不停地绕着灯光打转,直到精疲力竭而死。

在爱情里,很多人无比执著,本着飞蛾扑火的执念,不掉头,不试图找准方向,只是冲着内心确定的“光明”赴汤蹈火。这样的执著未必是好,因为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反而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甚至更严重的境地。

但换个角度看,这样的执著又未必不好。那些在意结果的人往往目的性很强,行为的方式也会根据达到目的的时间和所需付出的努力来决定。这样的人在大胆追求的同时,也懂得及时刹车,他们不可能让自己走上“不归路”,可是他们也就没有机会品尝到奋不顾身去爱得酣畅淋漓。

飞蛾扑火的爱情是壮烈或是盲目,其实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都是爱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