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三)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文 / 不着调的靠谱青年
2017-10-18 23:59

著名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有改编,非原文):

㈠有只狐狸看到葡萄架上熟透了的葡萄,馋得流口水啊。于是它跳起来想摘,可惜个子太矮,又跳不高,够不到。它尝试了很多次,跳起来,再跳起来……最后狐狸累得气喘吁吁,说了一句“反正这葡萄是酸的”。

㈡有只狐狸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走啊看啊,遍觅不着,最后只找到一只酸柠檬。狐狸看着这只柠檬说:“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趣味心理学(三)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第一只狐狸,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遇到了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遭受了失败;第二只狐狸只找到酸柠檬,是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第一只狐狸明白,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够不到葡萄。于是,它暗示自己:这葡萄是酸的,即使摘得到也不能吃,这样,最终它放弃眼前的葡萄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第二只狐狸明白,周围实在没有其他食物了,如果再坚持去寻找,自己会饿肚子。而眼前唯一能找到的这个柠檬,吃了是可以充饥的,于是它暗示自己这柠檬是甜的,比原来想找的其他食物更好,自己很想吃的就是这个柠檬。它放弃了其他食物,心安理得的吃了柠檬。

我们从两个故事看到,两只小狐狸最初都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摘葡萄和找好吃的食物。当它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可实现的时候,如果继续坚持,后果很严重,自己会受损害。不得不放弃目标,但是向往的事情达不到,努力的过程遭受挫折,心理又不太好受。于是它们都选择了安慰自己,安慰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只狐狸,通过否定/贬低原定目标(葡萄酸)来安慰自己。第二只狐狸通过肯定/赞美现在已经达成的结果(甜柠檬)来安慰自己。趣味心理学(三)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作为一个标准的吃货,我深深的理解两只小狐狸,吃不到葡萄时馋死了的焦虑,以及找不到好吃的饿着肚子的沮丧。然而不得不为两只小狐狸点赞的是,它们并没有困在焦虑和沮丧中心情低落,盲目坚持或者一蹶不振。它们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很好的调整了情绪,重新制定目标。这就是心理学上有趣儿的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

在挫折心理学中,人们把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己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称之为“甜柠檬效应”;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称之为“酸葡萄效应”。

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在受到失望打击时,为了抚平心理创伤,也经常会采取这种自我修复措施。比如,你高考没发挥好,北大清华没进去,只能去人大了,你可能会安慰自己,“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言外之意,进清华北大只能做末流对发展不好,在人大可以名列前茅有前途。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所追求目标失败时的情景,从而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达到自我心理平衡,免去自我苦恼与痛苦。其差异只在于酸葡萄效应是把所追求的目标价值变低,而甜柠檬效应是把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提高。这两种效应都能使遭受挫折者重新接纳自己、承认现实,并且自得其乐。比不撞南墙不回头,垂头丧气,消沉失落,埋怨他人,与人对抗要好很多。趣味心理学(三)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这个两个效应对我们现实生活的的启示是:

①不要盲目羡慕着别人,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

②遇到了挫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③得不到的东西就要学会放弃。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怎么平时听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话,感觉是贬义的啊?没错,这两个效应也有其负面效应,应用不好,会害人害己。

有些人出于嫉妒心里,贬低别人获得而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懒惰心里作祟,安于现状,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不再向更高目标迈进。这些人都是通过说“酸葡萄”和“甜柠檬”来为自己的失败或者懒惰找理由,自圆其说,明知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却不能正面、理性的面对,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趣味心理学(三)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正确的做法是:遇到挫折,当情绪稳定后,应该冷静的、客观的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方式。对于可行的目标,不要因为困难,就轻易放弃,更不要在自己没有成功的时候贬损他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