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自私的人更幸福!
是否总是羡慕那些自私的人,总认为他们获得更多失去更少,对此你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起自私我们第一时间联想到是爱财如命,不在意他人,损人利己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会尽可能的远离这一类人,避免和他们打交道。
美国心理学家莱恩首先提出“自私的人更幸福”,是推崇人们自私的行为吗?其实,从广义来讲自私并不是完全贬义的行为,试着想一下为自己着想又有什么错呢?其实,我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大都也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那么,该怎样正确的使用自私的行为呢?
如何正确的自私1.了解心理的感受和需求
在人际关系中互相考虑到彼此的感受和需求才能保证关系的长久,与人为善才能营造良好的开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都希望获得他人的关爱,反之他人的心理亦是如此。倘若只在意个人的得失,会将关系推于僵化之地。人的性情本是善良的,在成长的过程会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我们自身应当有着对事物分析和评判的能力,良好的关系始于彼此的需要和付出。
2.寻求心理的平衡点
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但无限度满足对方需求的习惯也不是件好事。易于接受他人要求的习惯会给对方造成惯性依赖,求助方会不断的增加难度,一旦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便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甚至是怨恨,登门槛效应就是对此最好的阐释。找到一个确保双方心理和感受都维持在平衡状态的位置,是对关系的一种良性维护。
3.从爱自己角度出发
完全丧失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是无法给予他人任何保障的,他连自己都不在乎了还懂得怎样爱护别人吗?忙碌于满足他人不仅会失去自我的生活,长此以往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压力。接受求助的同时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损失,解决问题的人也会心存感激,这是最为恰到好处的。
如何掌握自私的限度最重要的是心态,如果你希望从中获取利益的话就不是帮助与否的问题了,应当归结为付出与回报的概念中。再次是感受,委屈自己去帮助他人恐怕并不是件愉快的交易。遵循道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情无关对错,但人们心理都有杆秤。
幸福感
所以,通常我们描述的自私是那些过度考虑自己,对他人或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讲在意一己之私的人心理更趋于低龄化,欠缺成熟客观的思维,也会因此给自身带来诸多后果。保持适度的自私会给自己更多的保护和安全感,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人往往也容易获得他人的馈赠。愿大家都能通过自己心态的掌控和调整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心伙伴”,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建立了一个最靠谱的心理科学发射站,每天发射最科学、最有趣、最实用、最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交流:368256095
心理学交流:jiejie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