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有约束作用,更能提升孩子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

文 / 心灵成长微声音
2017-06-30 05:02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有约束作用,更能提升孩子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有约束作用,更能提升孩子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

原创文字:心海导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规矩!

家庭教育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真理,就是就事论事,有时间观念,上学不迟到就是大原则,吃饭慢,就会后果很严重!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孩子,到了吃饭结束的时间,你就干净利索的收拾碗筷,无言中把饭桌搞得空空如也,家长的淡定,会让孩子望着空桌子慌神,孰是孰非孩子很清楚,用得着家长去讲道理吗?

坚持不了两周时间,孩子的新习惯就会形成,心智会更加成熟,这就是担当的心态!这种方法看似有点粗糙,让孩子懂得守规则还是很实用的。既然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问题,家长就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宁可自己天天心痛,也舍不得让孩子真正的阵痛一两次,苛求完美的教育理论只会把家长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你的痛孩子并不懂,没有为自己行为习惯担当后果的心态,孩子就会对家长的教育不疼不痒、麻木不仁!

早晨起来,很多孩子总会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一旁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快点!要迟到了!”孩子听着,依然不关心家长说了些什么,好象与他无关,仍在慢慢地吃早餐。 家长无奈的叹气,无奈的督促!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有约束作用,更能提升孩子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

上面吃饭的小例子,妈妈的无奈只能更明确的凸显出家长的教育无能!事实是,众多的家长教育孩子很多年,始终就舍不得让孩子迟到罚站,这一点,孩子的内心明镜似的,习惯成自然,孩子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会给妈妈带来什么麻烦!倒是不听妈妈的唠叨就很不习惯,为此,家长就每天都这么说,孩子就每天那么做!

纠正孩子类似的行为和习惯,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把简单的问题用教育理论复杂化,动不动就把“心理伤害”四字纠结在心头,整的家长的脑子像有精神病史似的,谈何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只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干净利索的行动才能让孩子真正的领悟孰是孰非,家长凸现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就是明智干练!能力非凡!我们这个大家庭矫正孩子行为习惯快二十多了,形形色色的孩子性格都带有家长复制的标签,拖拖拉拉、懒懒洋洋孩子背后一定有个唠唠叨叨,前怕虎后怕狼,谨小慎微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对待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属于只吃饭不消化的那种类型,一看专家的理论都觉得对,一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又都不对,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又用那个招,结果招招不灵,孩子在家长的善变中越来越坚强,家长在孩子的坚强面前越来越脆弱,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没有矫正,家长却真的需要去医院看心理医生了!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有约束作用,更能提升孩子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

当然,现在的手机游戏问题,可能比孩子的拖沓性格更严重!痴迷游戏的十岁以后的孩子,性情方面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以前是依附于家长,或是表面听家长的话。但之前父母的迁就、骄纵与错爱都会潜移默化的转变成孩子性格上的自以为是,和自我为中心。家长对教育的没有底线,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可就不是孩子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孩子此刻手里的游戏,就成了自己的世界。经常说宜疏不宜堵,一旦习惯形成,不管是疏,还是堵,都不会像别人说的那么轻松。现在的家庭教育也就这点套路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核心,没有原则......孩子的问题一旦让自己无法再拖延的时候,可能网上或书上的所谓好方法,都是一些看起来很美的过客。就像今天我一针见血对一位家长所说的: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教育孩子的份量,你用过的那些好方法还有用吗?!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样的情景想必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按教育理论来说,给孩子讲道理摆事实,耐心说服教育是最完美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完美的教育并不是适合每一种类型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已经带来了影响,只有采用不完美的教育方式才算是对症下药,以毒攻毒好像难听了点,但是忠言逆耳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两毒相克才能达至平衡与和谐,这就是行为矫正中一剂必不可少的良药。以上教育理念可以适用到孩子成长中很多行为中,不单单是吃饭问题!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明辨是非观念。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