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学生群体常见心理疾病之抑郁症|心桥

文 / 胡俊武
2017-09-16 06:55
「科普」学生群体常见心理疾病之抑郁症|心桥

自我从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调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工作以来,在心理门诊接诊的患者及平时熟人咨询的案例中有1/3以上为学生群体,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其中大部分是老师发现了问题,建议带过来看的。

近年来,关于心理疾病的各种科普非常多,我本以为大众对这类疾病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在诊治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了解的都很有限,有的患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甚至我还遇到过学生觉得自己有问题了要求来看医生,而家长却认为没问题的情况,要求我帮他说服小孩,说他的都是小问题,不用在意就行了(害怕我说他有问题吓到他)。

针对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群体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症。

那么,抑郁症有什么表现呢?

抑郁症主要表现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即使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也是这样,笑容少了,没以前那么开朗了,容易哭泣落泪,不爱说话了,不爱与人交流了,反应变慢了,平时很快会做的题目,需要很长时间都做不出来,记忆力也差了,常记不住东西,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活动变少了,平时喜欢的活动现在也不参加了,睡眠变差了,常常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或者很早就醒过来,如早上4点多5点就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眼睁睁看天亮,患者非常痛苦。

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患者吃饭少了,吃啥都不香了,体重减轻了,家长们会以为孩子身体虚了,营养不足了,会弄很多营养大餐及买营养品给其补充营养,却不知对小孩来说山珍海味如同嚼蜡。有些家长看到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还会责怪,说气话,如“你看你,家里什么都不用你担忧,要什么有什么,你还这样”等等。

患者听了更加难受,更加自责,觉得对不起家人,觉得自己没有用,觉得没人能帮助自己,觉得未来没有希望,前途一片黑暗,在这种绝望感的背景下,很容易就出现自杀的想法,部分患者还出现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可怕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抑郁症自杀,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给家庭造成的创伤可以说是无限大的。

作为一个精神心理科医生,每次看到这些报道我都很揪心,如果大家都对抑郁症了解多一点,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话,好多悲剧可以避免,这是必须要重视的,因为这是不能回头的。

在门诊中,对于抑郁症患者我都会认真评估自杀风险,有次一个家长陪着一个学生来看,抑郁症明确,我问他:“在你感觉最差的时候,有没有想不开的时候?”,患者双手遮住脸,说已经想到自杀好多次了,都走到楼顶准备跳下来了,后来想到家人纠结了好久才没实施,说着说着眼泪哗哗地流,我给他递了张纸巾,后来我跟他家长交代自杀风险,建议他加强看护,或者可以去专科医院治疗,其家长还不高兴,不以为然地说他性格那么开朗,肯定不会自杀的,还忌讳提专科医院。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反思。

关于抑郁症的病因

临床上90%以上的家长都会问他小孩得这病的原因是什么,我常常是这么说的:“对于这个病的具体病因,到现在为止,全世界都没搞清楚,但跟他自身的素质和外界的压力都有关系,打个比方说就像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比较强壮,能扛120斤,有的人天生比较弱小,只能扛80斤,如果来了一个100斤的压力,前者没问题,后者就给压倒了。”大部分家长就会明白了,有的还会追问,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吗?我一般说:“在压倒之前,如果一个只能扛80斤的人天天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变成一个肌肉男,就像举重运动员,结果能扛200斤,那100斤的压力就压不倒了。”所以,抑郁症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

最为有效的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轻微的可以单独用心理治疗,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个特点就是起效慢,往往需要2周以上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不是吃了马上就好,需要时间,而且好了之后,不能马上停药,需要进行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正规的疗程要2年。

因为抑郁症是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坚持治疗是为了减少复发,但实际上只有部分人能坚持那么久,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症状以缓解就停药的,至少得坚持半年以上,而且停药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不能自作主张,所以这是一个需要患者、家属及医生组成的团队跟疾病进行斗争。

门诊中,好多患者家属不理解,有些以为带过来让医生劝劝就可以了,有些认为带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有些选择去做迷信,有些说你开2天要回去试试,有效再来,有些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缓解了,就偷偷地把药停了,所以需要花很多时间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这些都是在我门诊中出现的,之前有,现在有,希望将来会少一些。

最后,我想给学生家长几条建议:

1.在关注学生躯体营养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多听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

2.当你发现孩子的表现跟以前不同了,跟周围的同学或同龄人不一样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了,要引起重视,不要一味想着加强补习,更要关注有没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

3.多学习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知识(以上说的抑郁症只是常见心理疾病的一种,因为跟自杀关系密切,所以我特意优先来谈)。

4.希望你读到这里,有个这样的印象:抑郁症不是简单的不开心,不是矫情,不是懒惰,是一种病,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三无”:无用、无助、无望;“三自”:自责、自罪、自杀。尤其是自杀,不是说说而已。抑郁症患者需要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

【作者简介】李水洪,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精神病学硕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师从苗国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