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区:家校合作共育助推教育新发展
摄山星城小学学生表演白局。
2017年7月14日—16日,来自美国的教育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130多个区县的教育同仁近3000人齐聚栖霞,参加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围绕“家校合作共育”这一主题,共享栖霞教育的饕餮大餐。栖霞以“家校合作共育”为新的着力点助推新一轮的教育发展,不断提高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特色文化 彰显个性
“一校一品,一生一长”是栖霞教育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栖霞区教育局依托“‘新三基’引领下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重点研究项目,深入推进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特色教师评审工作。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和发展之源,学校长期以来办学文化的积淀,办学个性的彰显,就是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走特色文化建设发展之路,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富有魅力的学校品牌,是促进栖霞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栖霞的34所小学拥有的34种精神,形成的34种文化,正悄然绽放,吐露芳华。特色兴校,内涵发展是栖霞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核心:在“‘新三基’引领下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重点实验项目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以栖霞区教育局牵头,以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龙潭中心小学、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机制。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发挥特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打造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同时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因此,特色教师应成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引领:栖霞区教育局合理规划智库格局,找准定位,使各类智库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真正发挥智库的指南针作用。栖霞区教育局成立了“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心”和“特色发展策划指导中心”,聘请国家、省市教育专家组成指导团队进行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和过程指导。同时,栖霞区教育局邀请省内外知名特色学校加入联盟,采用特色资源网络平台和现场交流形式,扩大影响。
导向:围绕“成就一批优秀校长、培养一批特色教师、形成一批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栖霞区逐步形成了“特色教师—特色课程—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学校特色发展路径。
评价:栖霞区采用多元主体评审制,不仅组织申报学校材料初评、现场答辩还要进行现场评审,同时,采取“年度检查、三年复评”的形式进行动态管理。栖霞区教育局还把“特色创建”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中,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引领内涵发展的方向。
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栖霞还注重合作办学,通过托管、集团办学、合作共建等形式,积极筹划和实施引进名校合作办学,先后引进金陵中学、南师附中、南京一中学等市内名校,合作举办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南京一中马群分校;借力教育强区,引进拉萨路小学,合作创办中电颐和家园小学(拉萨路小学分校);引进琅琊路小学与区实验小学联合办学;青秀城小学成为南师附小联盟校;引进第九中学,与中桥中学合作共建;牵手海门,设立"栖霞海门班",创办栖霞(海门)实验初级中学;推进院校合作,太阳城小学与南师大教科院小教系联合办学;实现教体融合,栖霞中学与省体育局仙林训练中心联合办学。
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区域优质生源流失现象明显减少,为了进一步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栖霞组建了七大教育共同体。
家校合作 协调发展
近年来,栖霞深入推进家校合作共育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加快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互联互动大教育格局。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新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创新项目:栖霞教育局以创新项目为抓手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主要项目有:以“共读共写”为主题,开展“萤火虫阅读计划”,促进亲子共读;通过缔造“完美教室”和推进“每月一事”,关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习惯养成,推广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魅力德育活动;开发家校合作共育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形成特色校本课程;立足于全区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经验,进行专题探究,形成家校合作共育在课程建设、学科渗透、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科研成果。
课程统领:大力倡导学校积极发掘、融合、创新父母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地域教育资源,以课题引领的方式,坚持一课题一课程的行动策略,因地制宜地研发卓越课程,如附中仙小的《雨竹琴韵》、龙小的《金箔文化》,迈小的《尚美小公民》,洲小的《鹂岛野韵》、伯乐中学的《适性》、燕小的《八悦》课程等等。
课堂延伸:栖霞区每所学校在“社会即课堂”理念引领下,基于学校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通过父母开放日、父母随班听课、父母进课堂讲课等形式,拓展传统课堂的长度与宽度;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新父母志愿者联盟、新父母学堂、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每周一封信等系列活动,拓展课堂的高度和深度,让教育的完整在环保实践、地域文化的传承、海峡两岸的联盟、创意坊等开放课堂中,日臻完善,让父母、老师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小满课堂、鹂岛小脚丫、小巍带你游栖霞、龙娃小导游等都是课堂最美的延伸。
以“家校合作共育”为主题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的成功举办,绝非偶然之势,而是栖霞教育近年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是栖霞教育特色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自然彰显,更是栖霞教育从教育洼地向教育强区华丽转身的重要见证。新教育年会的完美诠释,仅仅是栖霞教育发展体系中一个分支的呈现,却也成为栖霞教育奋进华章中绚丽灿烂的一笔,因为今日的栖霞教育,沃土之上,俨然已枝繁叶茂,姹紫嫣红。
七大教育共同体 共融共生
2015年以来,栖霞区教育局为进一步扩大名校资源辐射力度,寻求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助推栖霞教育转型发展,以名校、名师、名校长为引领,依据区域教育特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协同共进”为宗旨,成立了“燕子矶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伯乐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金中仙林分校中学部教育发展共同体”、“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教育发展共同体”、“栖霞区小学东片教育发展共同体”、“栖霞区小学中片教育发展共同体”、“栖霞区小学西片教育发展共同体”等七大教育共同体。
名师辐射:各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区域内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开展名师资源辐射活动,多个共同体实施了名师带徒制度,如小学东片的王海燕特级教师工作室招募区域内有发展意向和发展潜力的30余名数学青年教师,开展多种活动,传授经验。此外,小学西片的张静名师工作室、小学中片的肖全胜名校长工作室、金中仙林分校中学部的郝四柱名师工作室等都向区域内全体学校教师开放,吸纳、培养教师。
联动教研:在“互联网 ”的时代,各教育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场网络教研活动,小学西片教育共同体4所学校之间的远程录播教研活动,小学中片教育共同体与沪江网合作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伯乐中学共同体充分利用微信、慧学网、沪江网等平台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尝试将共同体内的某些学科按备课组、教研组进行整合、进而开展校际联合备课、联合教研、联合质量分析,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聚焦特色:各教育共同体学校近年来形成了富有校本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一大批特色学校、特色项目。各教育共同体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建设的成果,挖掘校内特色资源,开展特色文化联动,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特色展示活动,伯乐中学共同体举行的四校足球联赛、金中仙林分校共同体网络团队教研活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共同体开展的英语节、小学东片共同体开展的“校园活动文化”省级展示、小学中片共同体开展的“社团文化”展示交流、小学西片共同体开展的“卓越课程建设”省级展示交流等等。除了大型特色展示活动的交流碰撞,各教育共同体充分利用各校特色教师资源,逐步在思考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以及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共享共建。如成立区域篮球俱乐部,充分利用区域篮球师资,面向共同体各家学校开展篮球训练;成立区域足球联盟,开展足球文化和足球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展区域网络教研团队建设等等。各教育共同体立足区域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着力辐射各校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共同体各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建设品牌项目。
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徐观林说,办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成为所有教育人的追求,要以此为目标,成为栖霞教育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今后一个阶段,栖霞教育要持续推动“提升学业水平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实践,提升学业水平质量不松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动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栖霞教育人要全面认清教育使命,切实增强办好栖霞教育的责任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成长的教育,要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公平,努力办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