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文 / 鑫妈向前冲
2017-09-06 20:09

这两天,一篇《上海退休教授6000长文批幼升小“牛蛙战争”刷屏,字字扎心》洗劫了我的朋友圈和各个育儿群,有人可惜那个重压之下得了抽动症的外孙,有人感慨魔都基础教育竞争之残酷,有人怀疑这是一篇海外投资移民的软文。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在文章里,教授外公提到:

这三年,我们整个家庭的精力都在这个小娃娃身上。我不知道他的小小脑袋能装多少东西,但他的每一天,都被我们特别是孩子她妈用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填满了。我女儿对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设置着不同的考核,她将这叫KPI,她要求孩子记的第一个单词就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她说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在很多企业被广泛应用的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应该是结合个人去年的表现,由本人和领导根据个人能力、领导期望值,一起制定的合理、努力可达的目标。可是你们在给这个小娃娃制定满满的KPI时,有问过他的意见吗?从结果(孩子压力过大得了幼儿抽动症)来看,这个KPI并不合理。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孩子最具童真的三年里,填满各种跨年龄层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抢跑,真的会带来领先优势吗?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抢跑能领先多久,事实来说话

有人对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公立学前班(类似于中国幼儿园中班、小班及小小班)的孩子们做了一次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那些上了学前班的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表现出了比没上过学前班的同龄人更强的阅读和学习技能,但是当他们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对于上学的态度却会恶化。

而到了小学二年级,他们在读写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的测试上表现得更加糟糕。调查人员告诉《纽约》杂志说:“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课业之中,他们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如果没有抢跑呢,结果又是什么?有网友分享了他家的故事:

俺家孩子8月28日出生,六周岁准时入学,没有上过学前班和辅导班,拼音零基础,我也不提前教认字,只是坚持亲子阅读和陪伴,开学两个月有点小吃力,大人孩子都有点着急,可是到了第一学期末就上道了,现在是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数学跟上节奏,日记也会像模像样的写了。——By 石头

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双胞胎爬梯实验。双胞胎中的一个孩子从出生48周,每天做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52周时,他可以熟练地爬5级楼梯。

在此期间,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不做训练,到他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两周后,他也能爬到楼梯的顶端。格赛尔又找了不同的人种、不同家庭文化的双胞胎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虽然幼升小和爬楼梯是两码事,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做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是效率最高的。幼儿阶段的孩子和学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别。

比如,孩子到了六七岁可以轻易学会认读、书写字符,但如果让四五岁的孩子识记这些符号,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气,一遍一遍训练,即便记住了,往往也不知道如何变通。

因此,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超前学习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尤其是以填鸭、灌输的方式学习),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儿。更何况,人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点,其实最根本的是想让孩子“赢在终点”。如果过程中把孩子逼出毛病,更是得不偿失。

我们无非想要孩子幸福

2015年6月,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老师曾经发布一篇调查报告,提到:“您认为人生跑道的终点目标是什么”。8.3%的家长认为是有地位,出人头地;2.9%的家长认为能赚钱,比身边大部分人有钱;88.8%家长认为是做幸福的普通人。

可以说,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让孩子过上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追求出人头地、追求获取更多的金钱,但如果这些是以牺牲幸福为代价,这样的人生就没有意义。那么,培养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图片来自边老师的调查报告

从心理学大量的研究成果看,一个幸福的人必须具有以下重要的能力或品质:正确认知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体察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抗拒挫折的能力等。

所以,想要孩子幸福,家长应该从一出生就关注和培养上述这些“情绪智力”(我们通常说的“情商”)。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多家长却把对学习成绩的追求,当做是教育的重点、甚至唯一。就像那位刷屏的外公,

“牺牲了一个儿童最珍贵的三年,应该能得到一个该有的回报吧?……虽然都揪心孩子的健康,但更伤心失去了进入名校的机会。”

外公这种“不看健康看学校”的畸形心态不是少数。根据边玉芳老师的调查,在“以下是孩子成长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您最关注的前3项是什么”这个问题中,让家长从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同伴交往、兴趣爱好、情绪状况、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中选3项。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家长最关注的前3项基本都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学习成绩在不同地区的选择比例高达70%至90%,而关注孩子同伴交往的家长仅占10%左右,对兴趣爱好、情绪状况等的关注比例甚至更低。

希望孩子幸福,却不看孩子的情商发育情况,只高度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静待花开的前提是精心灌溉

说的这里,有些“放养派”的家长可能会说,还是顺其自然好,就该让孩子痛痛快快玩。然而,学龄前绝不是“什么都不学才快乐”,而是有步骤、有计划、有主张,快乐地学。让孩子在无负担的学习中开发大脑、扩展眼界和见识,这比天天疯玩得来的快乐更持久。

幼小衔接的关键,从来不是掌握拼音,识记多少汉字,口算复杂的数学题,甚至玩转phonics,而是认识到幼儿园生活和小学学习的不同,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

对于家长来说,为孩子在在正式入学之前提供一个过渡期和缓冲期,让他认识到小学在学习环境、教育方法、规则意识、学业要求乃至作息时间等方面的种种不同,更为重要。至于识记汉字、学习英语,应该是亲子阅读、陪伴中的副产品,是自然而然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绝不是枯燥乏味的填鸭。

每个孩子都不是流水线下的工业品,而是各不相同的种子,有着不一样的起跑线。而对于人生来说,赢不赢别人不重要,每一个人的比较对象还是自己。“优于故我、胜于昨日”才是赢在终点的真实含义。

END

知名心理学家实验结果:越晚开始学习的孩子,学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