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不只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家都在说父母要给孩子安全感的问题,到底什么叫安全感,安全感怎么建立,如果幼年时建立安全感失败了,成年后,还能建立安全感吗?
“好的妈妈就是给孩子安全感,而把探索世界的自由还给孩子。”这是心理学家武志红的一句话,在微博被很多人转述。
于是我问: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呢,怎样做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呢?
家庭教育专家1回复说: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适合他年龄段的自由。
家庭教育专家2的回复:安全感这个词很泛。细节一点大约可以理解为:温柔,耐心,充满爱,多拥抱,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朗读唱歌等等。。。。。。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吧,不过如果这样做足功夫,基本孩子也就有安全感了。
可是,真正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给孩子安全感,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而是让孩子能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不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评价。换言之,孩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反应而自卑或自负,不会总是渴望通过别人的夸奖建立自己的自信,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内省,来自我评价,不会被别人左右。这样的孩子,才是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就不是和孩子一起游戏唱歌那么简单了。
父母需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能理解孩子的失败,并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到经验和教训。关心孩子,这个是中国父母都能做到的,可是尊重孩子,却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我不记得在什么书里看过这样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我们对外人都能很客气,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为什么对孩子家人反而很苛求呢,说话直白干脆,不照顾对方的感受。这话说得很对,任何孩子,不管多小,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所谓尊重孩子,我的理解,就是照顾孩子的情绪,不要刺伤孩子,同时,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当然,尊重孩子,绝不是这么几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但是,把孩子看做客人一样,不要总是选择最伤人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就是尊重的基础。
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并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得经验和教训,这个可能很多父母都做得不好,我们往往不愿意让孩子失败,也谈不上失败后还有引导,所以失败对孩子来说,往往不具有意义。但是,如果能让孩子从失败中感受到什么,并且不在犯同样的错误,失败就成为学习的机会,孩子就会不惧怕失败,能客观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也能客观的对待自己。
前几天看到一个人抱怨自己的另一半,说对方太缠人了,一刻也离不开自己,让自己招架不住。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另一半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建立足够的安全感,似乎安全感只来自原生家庭的培养。我觉得不是,是这个人没有给予另一半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两个人的互动,不能全部都推到原生家庭。当然,如果在童年的时候,能让孩子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把对自己的价值感受,建立在外界的丝丝缕缕之上,那么孩子成年后可能也不存在这样类似的烦恼了。
这个事例也让我想到,安全感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感动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否则,让孩子遇到另一个亲密的人的时候,不能从这个人身上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时,他同样没有安全感。而只有让孩子能理解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的时候,孩子才能具有足够的安全感,并且这个安全感不会随着外界人员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经作者同意在本平台发送。欢迎各位粑麻分享到朋友圈;若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亦为-青少年教育”和原作者,否则我们将究其责任。
“亦为青少年教育”微信公共平台(微信号:see_do_get),关注每一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