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足口,爸妈这么做,宝宝才放心
粑粑麻麻需正确看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2008年我国把它列入了传染病,按照传染病来管理。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的相关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及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
粑粑麻麻也不用太过担心,大部分手足口在及时就诊后,会很快康复。
传染源、传播方式与高发季节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且病毒携带者数量更多,携带者与患病者比例大概是100:1,虽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同样具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消化道粪口传播。
高发季节
天气变化大的季节,最易患次病症,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冷暖;一般的话,春夏容易感染的,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宝宝的这些症状,说明可能患病了初期症状:
手足口初期症状和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感冒很相似,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现皮疹前容易被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
典型症状:
在发热1到2天后,在口、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或溃疡,一般不结痂。
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有可能会并发脑炎,出现嗜睡、易惊、肢体抖动、食欲不振和呕吐。
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孩子高烧不退,有可能是重症手足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早期也可以观察出来,发病症状会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高热持续不退,脑炎的症状如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消化道症状如恶心、频繁呕吐。
医院血常规检查后,如血常规中白细胞明显升高,大于15000,提示重症脑炎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病情严重,危及生命。
宝宝患病了,粑粑麻麻该如何做普通护理
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手足护理
注意避免抓挠疱疹,可让患儿带上手套或者剪短指甲。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口腔护理
口腔疱疹患儿,由于疼痛拒绝进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同时还要要保证水分的供应,建议尽量让患儿多饮水,帮助退热,必要时可去医院输液补充营养
饮食、饮水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流质食物、清单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如: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
为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减少嘴疼,也可以让患儿用吸管吸食。因患儿口腔有疱疹,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注!: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夏季患病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及时预防,让宝宝远离手足口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 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 重症手足口病主要是有EV71病毒引起的,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积极接种EV71疫苗。
大人为什么不会的手足口其实大人也会得手足口病,但是由于抵抗力强,一般成人得手足口病的比例很小,及时感染后大多也不发病,但是能够传播病毒。
所以在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