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暖,宝宝“春捂”要谨记“二暖一凉”,洋葱穿衣法送给家长

文 / 急诊室老苗
2022-03-10 18:23

最近几天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昼夜温差也变得越来越大,一冷一暖之间,孩子最容易生病,很多家长都在忙着给孩子“春捂”。

不过虽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春捂”却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关于春捂的这些要点,我们家长一定要清楚。

为什么要春捂?

春天气温变化大,气候也多种多样,可能前天还在下雨夹雪,转日就变成大晴天,气温10几度,直接从羽绒服换到薄卫衣,有了一丝夏天的感觉。

而孩子不仅体温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也比不上成年人,面对春季这样多变的气温和天气,如果经常换衣,万一没做好保暖的话,就会容易感冒发烧,出现健康问题。

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春捂”的习俗,更有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的说法,归根结底是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做好保暖工作。

春捂要讲究“二暖一凉”

与一些家长想象中,春捂要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不同,给孩子春捂,关键要讲究“两暖一凉”,既要注意重点部位的保暖,又要注意散热,防止出汗。

一暖:脚丫要暖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这个说法,对孩子来说,春季时要尤其注意小脚丫的保暖,

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家里装有地暖,很多孩子冬季时都习惯在地上跑来跑去,随着供暖即将结束,气温又还没完全回暖,如果孩子仍然在地上光脚的话,很容易因此着凉,引发肠胃问题。

所以春季时,即便是在室内我们也要给孩子穿上袜子,做好脚丫的保暖,毕竟“寒从脚生”。

二暖:腹部要暖

孩子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善,与成年人相比,要更容易受凉,所以春捂时,孩子的腹部也要注意保暖。

春季气温变化大,有的家长可能忙着给孩子添衣减衣,如果稍有疏忽,冻到小肚子,也会很容易引发一些肠胃问题。

一凉:额头要凉

孩子年龄越小,头部散热占全身散热的比例就越高,新生儿的头部散热甚至能达到全身散热的50%。

所以当气温较高时,我们可以脱去孩子冬天时的帽子,来保证散热,维持正常体温,当然如果气温较低,或者是风比较大时,还是要给孩子戴上薄厚适中的帽子,做好防护。

春捂要捂多长时间?

在我国很多地区,其实季节交替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正是因此,有的家长早早开始为孩子“春捂”,迟迟不肯结束。

实际上,虽然从冬季进入春季要经历几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倒春寒”,但过一段时间后,气温总体会趋于稳定。

我们在为孩子春捂时,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判断是否能适当给孩子减衣。

指标一为昼夜温差大小,当昼夜温差小于8摄氏度时,意味着已经“春暖花开”,我们就可以给孩子适当减衣了。

指标二则是气温高低,如果气温能恒定在15摄氏度以上,保持1-2周没有较大变化,我们就可以逐渐结束“春捂”了。

“春捂”时如何为孩子穿衣?

在春捂时,我们可以利用“洋葱穿衣法”,来确保孩子穿衣温度舒适,同时又方便穿脱。

所谓“洋葱穿衣法”,就是指像洋葱一样来为孩子穿衣服,从里到外分为3层,分别为恒温排汗层、保暖层、防风防雨层。

最内层为保证及时透气排汗,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材质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好的纯棉材质;

中层为保暖层,以保暖衣物为主,比如羊毛衫、毛衣等;

最外层衣物的功能为防风风雨,我们可以选择外套、卫衣等进行搭配。

春季气温早晚低、中午高,通过这样的“洋葱穿衣法”,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孩子衣物厚度,来应对不同的气温。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判断孩子的温度是否舒适时,要以脖颈、背部的温度为准,而非手脚,通过将温暖干燥的手从宝宝的后衣领伸入,抚摸宝宝的后颈和背部来判断冷暖:

如果皮肤温暖干燥,说明穿衣厚度适宜;

如果潮湿有汗,说明衣物较厚,需要进行减少;

如果摸起来冰凉,则要及时增加衣物。

老苗结语:

虽然“春捂秋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一味地“春捂”却并不可取。

我们在为孩子“春捂”时,一定要适时增减衣物,保证孩子温度适宜,穿得太厚或太薄都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今日话题:你有为孩子进行“春捂”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