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儿子,我该先救谁?”:摧毁一个成年人,生一场病就够了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
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花坛边忽然崩溃大哭:“父亲和儿子,我该先救谁?”
原来,他的父亲被确诊为口腔癌后不久,年幼的孩子也被检查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看着一张张缴费单,再看看兜里仅有的5000元,他心痛不已。
他不仅是孩子的依靠,也是老父亲的支撑,家里谁都离不开他。
“我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男子喃喃自语,眼泪却止不住下流。
梁羽生说:“中年心事浓如酒。”
人到中年,前路迷雾重重,后有莽莽追兵。
钱、父母、孩子,所有问题都让人心有余悸,桩桩件件都觉得力不从心。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就由衷地想,健康真好。
人到最后,拼的不是财富、名誉和地位,而是自己的身体。
01
在热播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医生季里,看到急诊室的人间百态后,我瞬间破防了。
一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中年男性。
他因为骑电瓶车不小心摔了出去,高位截瘫。
他的余生,可能一辈子都要一直躺在床上看天花板。
而她的妻子怀有身孕,家里还有个8岁的孩子,父母也已年迈。
一下子,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怀孕妻子一人身上。
当患者妻子问“我是不是该打掉孩子”时,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心碎与无助。
还有一个农村来的大娘,本来以为只是贫血,结果一查是白血病。
大娘非常固执,一直不肯住院治疗,说:“我要回家,我要养牛,我牛在家里要饿死了。”
大娘的话,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哪有要饿死的牛?只不过是她害怕承担不起巨额医药费,拖累家人,找的一个理由罢了。
听过一句话很扎心:“人到中年,不敢死,更不敢病。”
摧毁一个成年人,有多容易?
生一场病就够了。
一旦你病倒,就意味着你生命中最亲的家人,要承受摧毁性的打击。
02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有一句台词,很扎心:“病,不要命;钱,要命。”
微博大V@休闲璐,曾讲过她在医院看过的一件事。
一个穿着颇为体面的中年男人,带着父亲来医院看病,检查后得知必须要做心脏支架。
医生说,支架有国产和进口之分,国产的会更便宜一些。
男人犹豫了一下,说要国产的吧,尽管医生已经建议用进口支架。
医生不知道的是,国产支架的费用,对他来说都难以负荷。
为了给父亲做一个国产支架,男人瘫坐在地上,哭着打电话四处借钱。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一场重病,就是全家的浩劫。
一次手术费,就足以掏光普通家庭的全部家底。
热搜上,一位年轻女孩查出胃癌的经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这个女孩平时工作很忙,经常胃疼,但她也没怎么在乎。
直到一次餐后,女孩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慌了神,赶紧去医院检查。
结果,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
医生说,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
女孩才23岁,前一天还正常上班的她,转眼就离死神如此之近。
茨威格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却不知,死神是一点点靠近的,疾病是慢慢积累的。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来,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侥幸二字。
03
看过一个街头采访。
主持人采访路人:“如果亲人生病会拿出多少钱来给他们治病?”
大部分人都说全部积蓄,但再接着问他们:“如果这些积蓄还不够呢?”
有人说找亲戚朋友借钱、有人说去贷款。
更多的是无尽的沉默,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让我想起湖南龙山县的一位叫胡友斌的“相互宝”用户,一个很有风险意识的人。
几年前,他被确诊口腔癌。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不仅无法工作,还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借了很多外债。
在一家人都陷入绝望之时,病床上的胡友斌忽然记起自己加入过“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他告诉妻子这下或许能拿到救命钱了。
妻子一开始并不信,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丈夫的资料。
结果,不到两个月,互助金就打到银行卡了。
回想起癌症经历,妻子总是忍不住落泪,反复念着“不敢相信”。
其实,他的经历,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如果没有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家人就像窝在摇晃的小船上一样,一点小风小浪就足以把生活搅得天翻地覆。
正如清代朱用纯在《治家格言》中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唯有具备扛风险能力,才能抵抗生活的重击。
04
俗话说:“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生活在这尘世,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奔波,但静下来细想,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无非是图个平安健康。
下面有3个健康生活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1. 提高健商
所谓健商,指的是: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知识与能力。
在《每个人的战争》一书中,作者大卫·塞尔旺就发现,维持健康,提高健商并不是一件艰难耗时的事情,不过就是变一种生活方式。
不需要你一天泡在健身房里几个小时,不过就是多站站、多走走;
不需要你每天只吃水煮蔬菜、鸡胸肉,不过就是不要油、盐、糖超标就好;
更不需要你十点就上床睡觉,不过就是别熬到凌晨。
疾病和意外,我们无法预料,但提高“健商”,养成好习惯,就能减少疾病发生。
2. 增强自愈力
洪昭光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修得一颗好的心态,提高自愈力,才能稳住健康的后方阵营。
3. 重视健康保障
定期体检。
其实,身体是会说话的,你有没有好好对待它,它都感受得到,也会发出警告。
所以,如果身体有不适,一定要引起重视。
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千万别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意识到,生活中没有什么事值得以命相搏。
多留一份保障。
保险学中有个概念,叫“风险金字塔”。
其中,疾病风险,处于金字塔中的底层,会直接影响我们生存保障,最需要早做风险预防。
比如,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购买重疾险,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这样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影响也不会太大,不至于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