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颈部肿痛,医生却说不用担心……

文 / 健康幸福加油啊
2021-12-21 00:3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虽是自限性疾病,但也要及早诊治哦~

门诊来了一个小患者,右边脖子肿大还伴随疼痛,孩子妈妈很担心,怕孩子是长了“肿瘤”,急忙前来就诊。

病例概况

患儿,男,9岁。因右侧颈部肿痛10天入院。

现病史:患儿10天前感冒后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8℃左右,伴右颈部疼痛,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质韧,有压痛,自服阿莫西林5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淋巴结仍肿大伴压痛,入院前4d在当地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显示右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最大约12mm×5mm。给予静滴头孢替唑抗感染,上述症状未见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出生史无异常,规律接种疫苗。既往体健,否认结核接触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查体:体温36. 2℃,右侧颈后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cm×1.5cm,质韧, 活动度尚可, 压痛明显,局部无皮肤发红,皮温不高。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0% ,单核细胞百分比12% ,血红蛋白123 g/L,超敏C-反应蛋白

因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与家属沟通行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家属同意。

根据病理结果考虑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我告知家属不用过于担心,不是什么“肿瘤”,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治疗: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后颈部肿大淋巴结消失。

什么是HNL?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炎性免疫反应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又叫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流行病学显示,该病多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

HNL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病毒(如EBV,人疱疹病毒6型、8型,CMV,人乳头瘤病毒、微小病毒B19)或其他病原体(支原体、布鲁杆菌、弓形虫感染、耶尔森菌)感染、免疫异常、 基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虽然这病名字听上去怪吓人的,但它是一种本自限性疾病,一般在1~3个月内可自然缓解,但也有5%患者可复发,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受累的并发症,所以应及早诊断治疗。

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HN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患儿以发热(通常表现为低热并持续约1周,少数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头痛、皮疹等为主要表现。

查体可见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部分同时有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大部分患儿淋巴结压痛阳性,质地软或韧,少数可有轻度肝和(或)脾大。

实验室检查示大部分患儿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低。有的会伴随肝酶升高。少部分可伴血沉增快或免疫球蛋白升高。确诊需行淋巴结活检, 为减少患儿痛苦,可选择简捷、经济、创伤更小的方法诊断此病。如组织病理检查难以诊断,应行免疫组化。

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关键

本病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关键, 国外有报道激素治疗一般为2周。用药后24~72小时退热。淋巴结肿痛约热退后2周消退,白细胞计数多于治疗后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如发生结缔组织病如SLE(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者预后不佳。本病也有复发倾向,尤其既往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SNL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者对激素仍敏感。

这些疾病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患者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非特异性表现,还会伴随盗汗、身体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且多有结核接触病史,PPD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还会表现为鼻塞、眼睑水肿等,血常规白细胞一般偏高,异形淋巴细胞超过10%,EB病毒检查阳性;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多有邻近局部组织器官的感染迹象,如来自口腔、牙齿及扁桃体,一般中性粒细胞为主,抗生素治疗有效;

恶性组织细胞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表现为长期高热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还可有黄疸、出血、皮肤损害和浆膜腔积液等,实验室检查常发现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血涂片可发现异常的组织细胞或不典型的单核细胞,骨髓涂片有数量不等、形态不正常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组织细胞。

淋巴结肿大按性质划分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一般有触痛,活动度好,质地软如耳垂,恶性一般无疼痛,活动差、质地韧如鼻尖。

参考文献:

[1]何娜,成胜权,晏伟,陈小宁.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1):1257-1260.

[2]Bosch X, Guilabert A, Miquel R, et al.Enigmatic Kikuchi Fujimoto disease:a comprehensive review[J].Am J Clin Pathol, 2004, 122 (1) :141-152.

[3]周晓君, 张乾忠.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年后复发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26 (9) :715-716.

[4]Jang YJ, Park KH, Seok HJ.Management of Kikuchi's disease using glucocorticoid[J].J Laryngol Otol, 2000, 114 (9) :709-711.

[5]王宁,王尧,王晓,朱莹莹,周罗成,康健,王海嵘.51例菊池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9,14(04):214-218.

[6]黄娜,俞海国,张雅媛,樊志丹.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02):189-192.

[7]张继屏,刘越徉,范静平.菊池病的诊治(附5例报告并文献回顾)[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7):42-45.

[8]郑杨.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J]. 中国医刊,2010,12:12-15.

本文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医学小白

责任编辑:C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