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人数据揭示:童年不幸,更易患病
图/图虫创意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用这句话阐述童年不幸将给人的心理带来永久的伤害。
最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这句话加上了新注解。
在对11972名平均年龄为59.85岁的中国居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研究者们发现,不幸的童年经历(情感忽视、家庭暴力等)可能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及多发病的患病风险,包括血脂异常、慢性肺病、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该研究还指出,童年不幸与大多数慢性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换言之,一个人所经历的不良童年经历事件越多,长大后这些慢性病发作的风险便越高。
同时,这样的相关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人均家庭支出水平等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这也就意味着,不幸的童年还会给人带来终其一生难以走出的生理阴影。
童年不幸,更易患病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该研究实质上属于一种回溯性研究,即基于过往已有的数据,统计分析不良童年经历与慢性疾病及多发病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者们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该调查始于2011年,有志愿者们实地入户调查得到初步微观数据,并每两年随访一次,对被调查者的信息做进一步追踪和补充,调查范围覆盖了28个省份的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共涉及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余人。
为了厘清分析范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们结合常规的不良童年经历及CHARLS中参与者提及的扩展经历,共纳入12项不良童年经历,分别是身体虐待、情感忽视、家庭药物滥用、家庭精神疾病、家庭暴力、家庭成员遭受监禁、父母分居或离异、不安全的邻里、欺凌、父母死亡、兄弟姐妹死亡及父母残疾。
同时,通过参与者自我报告的医生诊断及2015年CHARLS追踪的健康评估和药物数据,研究者们提取了14种非传染性慢性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中风、慢性肺病、哮喘、肝病、癌症、消化系统疾病、肾病、关节炎、精神疾病和记忆相关疾病)的相关信息。多发病则是指同时患有上述14种疾病中的两种及以上。
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1972名平均年龄为59.85岁的参与者后,研究者们统计发现,他们之中80.9%曾经历过至少1种童年不良经历,其中18%报告过经历4种或更多。
而与没有遭遇过童年不幸的参与者相比,经历4种或更多的参与者患慢性疾病及多发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风险提升比例从45%(肝病)至159%(消化系统疾病)不等。
图片来自中山大学公卫学院研究
同时,参与者所遭遇的不良童年经历种类与大多数慢性疾病(除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之外)和多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联。
也就是说,不良经历越多,发病风险便可能越高。
另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是,这样的相关性并不会因为参与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年人均家庭支出水平等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这意味着,过往我们常听到的那些战胜童年心理阴影的光辉励志案例,譬如考上好大学、打拼出自己的事业、拥有幸福家庭的人,似乎也无法在与身体故障的斗争中复制胜利。
作用机制仍未知
当然,这项研究存在其局限性。
一方面,童年的不幸遭遇均是在时隔多年后口述而来,参与者难免会产生记忆偏差。
另一方面,其中统计的不良童年经历并不完整,譬如生活中并不鲜见的性虐待、寄养生活等没有被纳入其中,且并未考虑到不良童年经历的发生频率、强度以及持续性等维度。
不过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与其他国家就各国国民所做的相似研究结论大抵一致。
此前,一项长达20年的美国医学研究结果便显示,童年不幸会持续几十年地改变遭遇者的身体,不仅影响发育轨迹,影响生理机能,还将导致持续终生的慢性炎症及激素失调。
而这样的案例,美国青少年健康中心创始人哈里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及3万份案例研究中,经常见到。
哈里斯在其所著的《深井效应》开篇便曾提及,一位43岁的男性患者某天夜里突发中风,但该男性并不抽烟,医生判断其并没有致病危险因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实际上与其不幸的童年经历高度相关。
经历过童年逆境的人“患脑卒中的概率是不带这种危险因素的人的两倍多”,哈里斯写道,“多数人都不曾想到,在自己童年时期发生的某些事,竟与成年后患上脑卒中、心脏病和癌症密切相关”。
不过目前,学界关于童年不幸的潜在生理伤害机制尚未有定论,研究者们仍在尝试拨开迷雾。
根据前述中山大学公卫学院的研究,吸烟和饮酒的流行率亦与个人暴露于不良童年经历的数量呈现正相关,这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
一些研究者发现,不良童年经历引起的长期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慢性激活。作为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HPA轴被激活会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持续如此将导致人体免疫、代谢、心血管等系统的破坏。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不良童年经历与DNA甲基化和端粒长度缩短显著相关。要知道,这两项指标均可以用于衡量衰老程度,这也就意味着,遭遇不幸童年者在生理层面上会让身体衰老得更快,使其在成年后面临更多健康问题。
不仅如此,另有研究者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经历过不良童年经历的儿童可能在应对、计划、自我调节和管理等相关的大脑区域发育受损。
哈里斯亦在其书中指出,孩子在成长初期,大脑每秒会形成超过100万条神经联结,而这个过程会被不良童年经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记忆、愉悦感等均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即便谜底尚未全部解开,童年不幸对人的身心伤害之深远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更令人忧心的是,经历过情感忽视、家庭暴力等童年逆境的人在成为父母后,很可能将其所遭受的际遇无意识地代际传递下去。
也正因如此,一个个关于不良童年经历所致恶果的研究背后,并非研究者对“父母应持证上岗”的苛责,而是意在警醒更多的人从中寻找治愈不幸童年的合理方式,从而避免悲剧愈发广泛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