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科普篇|秋季小儿咳喘的防治

文 / DrMercola
2021-10-12 20:33

秋季来临,季节变化,寒温交替,加之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个脏器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抗病能力差;

因此极易患上感冒咳嗽、气管炎之类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体质薄弱的患儿,则更易反复感冒咳嗽,使之免疫功能低下;

有的产生过敏体质,如晨夜流涕打嚏、咳嗽咽红、迁延不愈;有的演变发展成哮喘;有的常发生支气管肺炎;

有的因经常生病而影响了脾胃的吸收功能,长期厌食,面色萎黄,形神不振,造成了营养不良等等。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家长们的工作生活,因此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与迫切。

要正确护养好孩子,家长们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治从根本三个方面。

古代医圣,对小儿的护养就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的明示,这就是说对小儿要寒温适宜、饮食适度。前人的经验之谈,后人定需细细品味。

未病先防

一是要注意冷暖,小儿衣着要顺应气候变化而增减,特别是秋季晨夜稍凉,则需多穿衣服,白天气温升高或活动以后容易出汗,衣服就应减少,尤以小儿活动后多毛孔腠理开,容易感冒,因此必须马上擦干换衣。

二是注意劳逸结合,孩子过分紧张地学习与劳累,心理压力加重,也会造成抵抗力低下;而必要的活动和适度的锻炼,则可使小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与成长。

三是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荤素结合,多吃蔬菜、水果,不要一味予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这样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反致营养不良,从而容易患上感冒咳喘。

有病早治

小儿得病以后,必须及时治疗,但千万不要自主乱服抗生素或众多药物,这一方面药物有相互牵制作用,可影响药效,更严重的是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身体健康。

西医对症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中医中药,只要辨证正确,常能收到见效快且副作用少的效果。

治从根本

针对容易反复感冒咳喘,抵抗力低下的患儿而言,此类患儿必须在感冒咳喘症状缓解和消失以后,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予以中药调补,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使向身心健康方向发展,这是治疗最为关键之处,也是最终效果的体现。

但千万记住,自己不能贸然乱补,药不对症皆是毒,补品亦是如此。

中药的调补可分为:

肺气阴虚,症状可见形体消瘦,口干喜饮,舌红苔薄,平时易于感冒咳嗽,药物可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为主。

肺气虚,症状可见平时汗出较多,面色不华,晨夜流涕,打嚏较多,伴有干咳,白天则无症状(此大多为过敏体质),药可用黄芪、党参、白术、防风等。

肺脾气虚,症状可见平素汗多乏力,面色不华,胃口不好,大便松散不化,药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其他还可有肺肾虚等,只要调理合宜,应可见效,但这些必须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治疗,相信在家长与医生的配合下,每个小儿定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