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是怎样的呢?

文 / 健康知窍门
2021-10-12 20:29

不论是新手咨询师或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感兴趣的朋友,在个人的成长路途中《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一、个人发展中的代表性问题

创伤经历;

早期认知和情绪问题;

冲突和防御;

与他人的关系;

自体的发展;

依恋。

二、心理动力个案概念化:描述、回顾、联系

(一)描述

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第一步便是描述,描述主要围绕几个方面:

描述问题,即描述当事人当下感到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有关事件的细节,这对于整体把握当事人的问题大有裨益。

描述个体,即描述个体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从此处可能可以获得当事人的问题和他个人的关系,如通过当事人一味地责备外界可以探知到当事人具有外归因的特点,外归因可能是让当事人的问题维持的原因。

描述典型的行为模式,结合自我、人际关系、适应、认知和工作娱乐几个方面来获得关于当事人的行为模式。

描述当事人的优势和劣势,借助来访者的优势使他建立新的健康的心理功能模式。

描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式。在这方面,来访者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无意识),正如上边外归因的例子,他不断地将错误归咎于外在或许不利于他自我成长。

(二)回顾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进行个案概念化,提出关于人们的假设,一旦我们清晰的知晓了问题和模式,我们就要开始回顾成长历程。

(1)回顾成长历程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考虑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

2.关系的关键性

3.心理创伤的决定性

4.事件发生年龄的相关性

5.人的毕生发展

我们对于来访者经历的理解会随着我们与其合作的深入而变化。

(2)人成长的各个时期的自我发展

人生来就拥有的东西,在第一阶段发展受以下因素影响,遗传,胎儿期发育,分娩时发生的事件。

以下成年期的问题和行为模式可能起源于胎儿期。

1.精神疾病,尤其是家族病史的精神类疾病

2.童年时期所形成的稳定气质类型

3.与产前接触不良环境因素有关的认知和情感障碍

考察这一阶段应当询问来访者如下几点,家族精神病史和气质特点,从受精卵到出生时的负性事件,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健康状况与习惯。

婴幼儿期(0-3岁)

在婴幼儿时期,儿童发展了一些基本能力,成为他们感知自我及日后与环境互动的基础,这些能力包括:信任他人、形成安全依恋、发展并维持对自己和他人的稳定意识、理解并调节情绪、发展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

而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的成年期问题和行为模式通常是整体性的,包括以下方面的障碍:自尊管理以及维持稳定的自我意识、信任他人并与他人维持稳定关系、自我调节。

了解该时期的成长史需要:儿童的出生环境、主要看护者的特征、与主要看护者早期关系的质量、分离和心理创伤史。

童年中期(3-6岁)

在童年中期,儿童对于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敏感,儿童会意识到他的多个看护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进而产生竞争或嫉妒的情绪,这会影响儿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这个阶段,儿童持续发展他们的:自我感觉(特别是他们的身体和性别方面有关)、与他人的关系(特别是容忍竞争和嫉妒相关的能力)、道德感。

起源于童年中期的成人问题和行为模式包括:人际关系承诺问题、性压抑、竞争恐惧、抱负压抑。

了解该时期的成长史需要涉及来访者儿童时期与其主要看护者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的质量,特别是询问以下两点:看护者回应儿童萌芽的性观念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嫉妒或竞争。

儿童晚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因此进行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必定也要涉及童年晚期,青少年期和成长期的信息。

童年晚期(6-12岁):儿童需要逐渐发展一些技能,建立家庭外的新关系。

青少年期(13-18岁):他们需要强化自我同一性。

成年早期(18-23岁):人们需要学会建立亲密关系,并承担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责任。

成年晚期(23岁至今):人们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需要承受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

这些时期的发展有关的成人行为模式和问题包括: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期)、亲密关系(成年早期)、维持活力和意义感(成年晚期)。

了解该时期的成长史涉及:儿童的出生环境、主要看护者的特征、与主要看护者早期关系的质量、分离和心理创伤史。

(三)联系

进行一个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的最后一步是将问题和模式与过去经历相联系,去构建一个关于个体成长的假设。

1、对于联系,我们要

将我们所描述和回顾的东西聚焦于来访者最有困难的领域和发展中最有问题的方面

用于发展有关的组织思路建立联系

当阐述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时,需要指明我们所说的联系是假设而不是事实。建立联系的方式最终会指导我们的治疗。

2.联系所涉及的几个因素

创伤经历: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创伤经历,我们就可以将成年期的问题和模式的发展与创伤的影响联系起来。当来访者存在以下方面问题时,联系创伤经历的影响十分有效:自我体验、情感调节与冲动控制、压力适应、形成并保持安全型依恋

早期认知和情绪问题:理解来访者的早期认知与情绪问题影响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想法、感觉行为发展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和模式与他们的过往经历联系起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我们就要考虑将问题和模式与早期认知和情绪问题联系在一起:描述与回顾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吻合、童年或青春期时,曾有一段时期发展突然延迟或意外中断、个人或家庭有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历史。

冲突和防御:自我心理学说明了成人的问题和行为模式可以与潜意识的冲突和防御联系起来,当不同想法,感受或意愿相碰撞时,潜意识就会发生冲突,这种无法察觉的冲突会引起焦虑,促使我们运用防御来达成妥协,这些妥协形成了我们的典型问题和行为模式。将发展的问题和行为模式与潜意识冲突和防御相联系,对解决以下问题非常有用:竞争焦虑和压抑、有关承诺和性亲密的问题、根据适应性的防御。

与他人的关系:另一个与发展有关的组织思路叫做客体关系理论,这个理论将人的问题和行为模式与对发展早期和他人关系的无意识重复联系了起来。根据这一概念,在于重要看护者的关系中,幼儿通过内化过程获得经验,这些内化的关系模式叫做模板,在发展过程中保存于潜意识之中,并影响人们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方式。与此有关的问题包括:全面性问题如信任、局部性问题如对他人不切实际的预期。

自体的发展:根据自体心理学理论可知,早期的看护者对于儿童的自体发展必不可少,因为这是被儿童作为自体一部分去体验的,所以被称为自体客体功能。方法有:镜像化——看护者可以适当地回应儿童的能力和内部状态的共情能力。理想化——看护者可以被儿童理想化的能力。这些对于以下问题十分有帮助:自尊调节、共情和嫉妒。

依恋:依恋理论将来访者问题和行为模式与早期依恋类型联系起来,根据这个理论,早期依恋类型会影响人们发展自体感,和他人的关系、适应压力的方法以及自我调节的模式。对此些问题有所帮助:自我调节(包括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共情和心理化。

三、总结

描述会对来访者自我功能和主诉了解,回顾来访者的成长经历可以对来访者了解得更多,并进一步明确你想要问的问题,而联系是将这些影响和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导致因果关系的假设,以此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案例。

相关限时特价课程推荐

本周特价1880元

本周特价1299元

-免费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