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患抑郁症引热议:请求所有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文 / 花生教育
2021-04-18 00:15

近日,马思纯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并大方和网友分享了自己患病的经历和原因。同时,她也友善地提醒大家:“大家一定要正视抑郁症,它是一种病,要积极治疗。”其实,这两年关于马思纯患病的消息从未停止过,这些消息也是有迹可循的。在闺蜜周冬雨火力全开的时候,马思纯却戏约变少、体重直线上升,经常被拍到素颜逛街,这一系列操作和光鲜亮丽的“女明星”没有丝毫的关系。于是网友纷纷猜测:“马思纯生病了,有可能是抑郁症。”对于这样的说辞,马思纯从未正面回应过。但这次,她却选择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病情,或许这也是她好转的一个信号,熬过了最黑暗的岁月,才敢坦然接受患病的事实。不过,很多人不理解,如此优秀顺遂的马思纯,怎么会罹患抑郁症?这个问题马苏在《吐槽大会》上也曾问过:“妹子,你都这样了,咋还抑郁呢?”虽然是节目效果,但也是事实。马思纯的人生起点并不低,她的小姨是蒋雯丽,她自幼就有接触荧幕的机会,在别人跑龙套的时候,她却轻松地进入了娱乐圈。当然,马思纯也是实力派,不仅颜值高,演技也不差事儿,还曾荣获金马奖影后,甚至还登过福布斯名人榜。拥有这样别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人生,她怎么还抑郁了呢?在大众印象里,马思纯和其他女星不同,虽然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却给人一种“乖乖女”的形象,这个形象的背后,就是父母教育的结果。马思纯坦言,从小家里的长辈就教育她要听话,要懂得谦让和为别人考虑。这样环境下长大的马思纯,养成了“宁愿委屈自己,也不会麻烦别人”的性格,她在任何事情中都会以别人为中心,在没有自我的世界里越陷越深。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马思纯都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举动给别人带来负担,甚至到了高速服务区都不敢上厕所,因为怕司机觉得麻烦。不只是平时与人接触要压抑自己的想法,就算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马思纯的父母也不会让她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理诉求。早在读书时,马思纯曾遭遇过校园霸凌事件。有一个女生,不但嘲笑她胖,甚至还往她的可乐里放粉笔灰和抹布水,得知真相的马思纯,哭到崩溃。当她将自己的遭遇告诉父母时,没想到父母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要理会她,你只要证明自己比她活得好就行了。”同学的欺凌,父母的无所谓,将马思纯推入了痛苦的深渊,她除了压抑自己的悲伤外,别无他法。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曾说:“压抑之后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这句话在马思纯身上也得到了应验。她在和恋爱对象相处时,总是卑微的一方。最后她的卑微也没有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失恋带给她的不是成长,而是更大的自卑和痛苦。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加上娱乐圈压力过大,导致马思纯患上了抑郁症。

"成为乖孩子"的要求摧毁马思纯的快乐,而她的经历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一个6岁的女孩可馨,生活作息堪比996。在妈妈的安排下,从3岁起就开始上课外班,5岁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6岁准备接触金融理财课。

才6岁的可馨,时间表细化到了每个时间点。

为了严格规范女儿,妈妈还立下家规,内容均是要求自我激励。

可馨很懂事,虽然觉得妈妈严格,但是对妈妈的要求,都认真听从,努力执行。但是,女孩在节目中,却又隐隐显露出,不同的一面。

她行为强迫,摆画笔时,必须顺序一致才罢休;

她社交困难,没有朋友,很难融入到同学中;

她习惯性讨好,哪怕要回答的问题,其实并不愉快;

更令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纪的她,就体验到了压力,说自己没有快乐...

6岁的可馨,拼尽全力做妈妈心中完美的小孩,可这种自我要求,却让她的精神世界,摇摇欲坠。表面上看,孩子听话懂事,行为正常。可孩子的内心,早已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抑郁的情绪,均源自于丧失。

越是乖孩子,就越不要给予他无限期待;越是懂事的孩子,就越不要他事事完美;因为,不断压抑自己的好孩子,不懂拒绝。

2012年,一组研究者对大约2679名青少年(10-25岁)做了抑郁情况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

心理学上,抑郁是源于对自我的攻击,所以,孩子会有很强的自我厌恶和低自尊感。然而,这种被压抑的情绪和愤怒,并非凭空而生。很大程度上,它正是来自孩子赖以生存的家庭。所谓的病因,不过是在漫长的养育中,一点一点地渗透,最后“偶然”地显露出来。

郁症成仅次癌症的第二大杀手,青少年儿童成为高发人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症三个字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这个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关的词,却生生带走无数人的生命,而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青少年儿童。

现代人看如今的孩子,都会认为他们非常幸福,无忧无虑,生活越来越充实,没有后顾之忧。因为他们只需要努力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想。

可尽管如此,我国青少年儿童抑郁症发病率却逐年增高,而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还要埋怨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到孩子出事,他们才会后悔。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宣传的教育就是要谦让别人,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固然是美德,但过于谦让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身为父母,应该教育子女,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固然重要,但切不可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也不要一味地妥协和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