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普作者六层楼:HPV疫苗为何成为女性健康“消费品”?
六层楼,前北京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女生呵护指南》作者,2015年创立女性健康自媒体平台「第十一诊室」,从事女性健康科普工作6年,2019、2020年评选为微博年度十大影响力健康医疗大V。
“以前,粉丝们关心要不要打?现在问我去哪儿打、怎么打?”
作为全网第一批介绍HPV疫苗的科普大V,六层楼见证了疫苗进入市场、逐渐普及的过程。这位前妇产科医生,用“暖男式”口吻撰写女性医学科普文章,目前已经积累了200万微博粉丝。
他明显感到HPV疫苗科普成为医学科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因为2017年7月的一条新闻:“全球疫苗巨头之一葛兰素史克(GSK)宣布,中国境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疫苗希瑞适正式上市。”
这款二价疫苗的引入,是推进国内女性健康的里程碑事件,但在市场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内地网友对进口疫苗有众多质疑:引进的低价位疫苗是否为国外的淘汰品?二价HPV疫苗首批采购量为何远远小于需求量?国内引进疫苗怎么比国外上市晚了10年?
六层楼在网上不断回应这些问题:“二价主要防御16、18亚型HPV, 宫颈癌有80~90%都跟16、18亚型病毒相关,二价比四价、九价疫苗便宜很多,在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幸运的是,HPV四价和九价疫苗很快进入国内市场。2017年底,默沙东生产的四价HPV疫苗佳达修4获批上市,2018年,九价HPV疫苗佳达修9获准在国内有条件上市。2019年底,国产二价HPV疫苗获批,这意味着更多女性将受到预防医学的保护。
未来,HPV疫苗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六层楼有两大预测,一是9到14岁年龄段女孩的接种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世界上已有超过104个国家和地区将HPV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有针对15岁以下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的政策;二是依据中国人群特性研发的国产HPV三价、五价、十三价等疫苗正在研发中,新疫苗在病毒预防型别的选取上有别于海外疫苗,更适合国人需求,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近日,在与钛媒体App的对话中,六层楼从医学科普KOL的视角,聊了聊HPV疫苗成为女性健康“消费品”的十多年历程。
以下为对话全文,经钛媒体App编辑整理:
一、疫苗引进缓慢,数据不完善是首因钛媒体:早年在做临床医生的时候,怎么做宫颈癌和HPV疫苗相关的科普?
六层楼: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是45岁到55岁,很多患者可能一辈子都不做体检,出现症状来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是中期或者晚期。我常常遇到患者的女儿或其他亲属,她们问,怎么保护自己?我告诉她们有疫苗,但是要等一等,当时国内还没有引进,只能鼓励大家定期做体检。
我读书时候的专业是妇科肿瘤,研究重点是宫颈病变、宫颈癌,当时国外已经有HPV疫苗上市,国内临床对宫颈癌的筛查主要集中在HPV检测、TCT、阴道活检。HPV疫苗没在国内上市,是个“灰色地带”,不能公开宣传,大众有认知盲区,这是我的专业,就会给大家讲一讲。
钛媒体:在你做HPV疫苗的科普之前,大家对这个疫苗的了解程度如何?
六层楼:当时并没有太高的关注度,大众甚至不知道还有疫苗这种方式可以预防宫颈癌。那时候专业人士知道HPV疫苗在国外已经使用了,但是国内没有引进,原因是数据不够,我们需要有更加严谨的用户注射数据,来证明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过去科普宫颈癌,都会提到明星,比如梅艳芳就是因为宫颈癌去世的,这是大家认识疾病的切入口。但真正让大众关注疫苗这件事儿,是2017年二价进口疫苗在国内上市。
二价进来之后,大家马上就关注四价、九价。当时大家的问题很多,什么时候能打?有多少人能打?几岁能打?谁打?跟四价的差别有多大?要不要去国外打九价?多少钱?怎么预约?
钛媒体:当时质疑声很多?
六层楼:这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第一种声音是疫苗在国外都面世十年了,国内才上市,是不是不关注女性?另一种声音是疫苗不好,拿淘汰的疫苗让我们打,国外有更好的。第三种声音是为什么能接种人群很少?进口二价疫苗2016年获批,第二年才采购,首批采购了274740支,按说明书要求每人打3针的话,也就是说全国只有9万人可以打上,这个数量非常小。
当时,首批采购量小,可能是疾控中心也不确定民众对HPV疫苗的接受度是怎样的。还要解释一下“不关注女性”这个谣言,疫苗进来得晚,是因为国内对疫苗有数据要求,以数据判断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包括对于接种九价HPV疫苗有26岁年龄线的争议,大家问为什么不扩大到45岁?主要是因为26岁以上接种人群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所以没有扩大。预防医学得拿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很难确定。
前几年,另一个被热议的话题是去香港地区、日韩接种高价数疫苗。因为渠道非官方、安全保障受限等问题,对于大家想打高价疫苗的咨询,我的回答就是“等待”。
钛媒体:国内为什么首先引进二价疫苗?
六层楼:其实是有防御策略的,二价主要防御16、18亚型病毒,而宫颈癌80~90%都跟16、18亚型病毒相关,在相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去预防大多数有可能引起宫颈癌的病毒,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九价覆盖的其他型别,感染概率很低。
是否要让大众去承担更多的费用来预防很低的感染概率?这要考虑性价比、效价这些问题。
二、HPV疫苗科普需下沉到四五线城市钛媒体:从开始科普HPV疫苗到现在,大众在认识上有哪些转变?
六层楼: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以前都在问要不要打,现在都开始问去哪儿打。很多人都在推动这件事儿,不光是医生、科普工作者,很多已经打疫苗的人也会向身边的朋友姐妹分享。
认知这个事还是交给了时间。HPV疫苗引进国内已经五年,接种者有了一定的基数,之前的观望派不观望了,也去打了。
新事物出现后,30%的人是愿意去尝试的,剩下40%的人观望,还有30%的人是强硬拒绝派,这些人我们不可能去改变。现在是剩下的四成人看到前面三成人打了,没事儿,还挺好,而且整个路径比较通畅、安全,开始陆陆续续去打。
钛媒体: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医学科普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六层楼:疫苗还是要靠口碑相传,科普帮助最先想要尝试的那群人,后续是民众们自发的分享、传播。
钛媒体:未来,HPV疫苗医学科普还有哪些挑战?
六层楼:我们期待的是全人群接种,现在剩下的30%人群是拒绝派,她们是科普的难点,质疑疫苗5年后、10年后安全不安全。这方面目前没数据,我们没法回答。
现在的科普工作,涉及到越来越个体化的问题,比如在吃某些药,能不能打?最近打了新冠疫苗,能不能打?如果能打,中间隔多长时间?会出现什么反应?怎么判断是HPV疫苗的问题还是新冠疫苗的问题?所有问题变得更加细化,更加复杂。
另外县城、农村的人也很关注健康,她们也想打HPV疫苗,但可能信息渠道匮乏,没法获得更多的专业帮助,针对这类人群的科普会少一些,这是个空白需要科普工作者去填补。
钛媒体:有哪一部分是科普没办法去解决的呢?
六层楼:这就涉及到国家政策层面了,有些家长会来问国产HPV疫苗给孩子接种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要考量的就是两个衡量因素,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有效性,安全性是最基本的条件。国产疫苗的安全性肯定是值得信任的,但有效性需要未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做支撑。
三、未来趋势:国产疫苗发力,电商渠道助力钛媒体:未来国产HPV疫苗有什么竞争优势?
六层楼:国产的新疫苗,包括十三价疫苗都在研发当中,新疫苗是根据中国人的感染特征来研发的,更切合中国人需求,大家要有远大的信心。
中国比较流行的HPV病毒型别,对照目前九价HPV疫苗预防的型别来看,并不完全对应,九价疫苗预防的型别依据的是国外的数据,咱们中国的数据跟国外的数据还是不同的。(钛媒体注:在细胞学正常人群中,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HPV型别依次是HPV 16、52、31、53 ,而在我国排名前四的型别依次是HPV 16、18、58、52 ,其中,HPV 58、52型在中国宫颈癌中占比为14.7% ,高于全球占比7.4% 。现有二价、四价HPV疫苗不包括对HPV 58、52型的预防。)
现在HPV疫苗很热闹,接种的多是年轻女性,大学刚毕业或者已经参加工作,但真正应该接种的是9到14岁的小学到初中的孩子,目前的现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国内很少接种。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产疫苗在国内的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
钛媒体:从预约接种渠道来看,去年电商平台开始介入,你怎么看待从线下到线上的变化?
六层楼:我觉得就多了一个平台而已,之前已经有平台在做,也有很多机构在做,现在又多了一个。
有一点对我很有触动,我不用拼多多,主要就是我爸妈在用,他们在App看到了疫苗的信息,从拼多多的受众来讲,平台直接把HPV疫苗推到了更多孩子的长辈面前,长辈们关注、认知这个新事物,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钛媒体:有一部分人对电商渠道的HPV疫苗有顾虑,这背后存在隐患吗?
六层楼:这些平台只是把HPV疫苗电商化,把它变成一个电商产品来销售,但本质上后续有大量的实体的参与人员,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接种人群多,供应链保持得好,人员也相对正规,这套方案做得还行。
疫情以来,疾控中心大部分人都扑在新冠疫苗上,电商渠道的加入也是在减轻一些政府方面的工作压力。
不足之处在于二三线城市的供需波动,疫苗的供应不能保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