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医生:用棉签掏耳朵,有哪些危害?你还蒙在鼓里吗?

文 / 健康卫视
2021-04-09 00:19

1、小孩儿耳朵不用掏,这说法对吗?

2、家长到底怎么帮孩子清理耳朵?

3、为什么有人是油耳,有人是糠耳?

4、你嫌弃的耳屎,其实是“宝”

5、耳朵别乱掏!医生教你5 个正确的方法

01

依依,一个六岁的女孩,一个家里的掌上明珠。

最近依依的听力下降了很多,必须要奶奶要大声叫才能听到。

即使平时看动画片也非得把音量调到最大才行。

家里人看到这个很担心,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检查后发现孩子听力没有受损,后来发现是因为外耳道被耳垢堵塞,才导致听力下降。

02

有一个5岁的浙江小孩,被一块巨大的耳垢折磨着。

几周前的一个晚上,5岁的珊珊(化名)突然大喊“耳朵疼”,一直在抓耳朵。

第二天,赵赵的父母带他去看医生。起初,医生怀疑是孩子感冒可能诱发了中耳炎。

经检查,发现珊珊的耳朵全被耳垢覆盖,堵塞了耳膜,而且耳垢很硬。

此外,炎症还引起了孩子的耳痛。

珊珊的母亲说,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孩子就一直特别抵触掏耳垢。

后来,她干脆就不弄了。

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给掏孩子耳垢,以为耳垢会“自己掉出来”,这难道是真的吗?

事实上,这是假的。

如果长时间不取出耳朵里面的耳屎,很容易积存过多的耳垢,导致听力下降和耳痛。

有些家长会看孩子的耳朵,发现里面有耳垢。

不得不说,频繁的挖耳朵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因为孩子的外耳皮肤娇嫩,与软骨联系紧密,皮下组织较少,血液循环不良。

如果挖耳朵,用力过猛,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和感染,导致外耳道疖子、炎症、溃疡,耳痛难忍,影响口腔咀嚼。

另外,经常挖耳容易使外耳道角质层膨胀,堵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外耳道皮肤一旦受损,长期慢性充血,很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垢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点,孩子爱动。

如果孩子在掏耳朵的时候动了,很容易伤到鼓膜或者听小骨,影响听力。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志凌表示,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耳朵,看耳垢是否过多。

当儿童出现耳部不适、闷痛、听力丧失、不明液体流出耳朵时,家长不得擅自处理。

最好找个专业的医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耳屎有湿有干,这主要和遗传有关。

黄种人多干燥,耳垢干燥片状,容易脱落,这是人们常说的嘴里话;

白种人和黑种人多是湿的,耳垢粘稠,难以取出,常被称为油耳。

这些“油”实际上是油脂和耳垢的混合物。

有些耳朵油油的人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不正常。其实油耳朵和糠耳朵都是正常的。

如果身体容易分泌油脂,耳朵里的“油”就会相应增加。

如果没有疼痛等不适,不是耳朵发炎引起的,不用太担心。

耳垢的学名是耵聍。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脏东西,但其实是宝贝。

由于耳垢附着在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和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上,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耳垢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温和的杀菌作用;

耳垢能保护耳朵不受损伤,就像一个守护外耳道大门的“哨兵”,防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

另外,耳垢可以预防传染病。因为耳垢油腻,如果耳朵进水,耳垢可以防止脏水入侵,进而预防可能的传染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案例:

前两天,60多岁的张大爷在睡觉的时候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动,在耳边响起。

所以他让他的妻子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挖耳器来挖他的耳朵。

虽然把耳朵里的东西挖了出来,但第二天张叔叔的耳朵又痒又痛。

吓得妻子带着张叔叔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张叔叔有外耳道真菌病,与张叔叔挖耳朵有关。外耳道真菌病不仅使人感到耳朵发痒疼痛,还会引起头晕、耳鸣和听力损失。

1. 保持割耳工具清洁。

如果使用耳勺,切耳前必须用酒精消毒。主要是,不要和别人共用割耳工具。

2. 保持外耳道干燥,尽量避免频繁掏耳朵。

因为耳道本身具有自我清洁能力,大多数人的耳垢可以通过说话、进食、咳嗽等方式自动排出。

3. 注意掏耳的力度,注意要轻,以免损伤耳黏膜。

4. 不建议用棉签清洁耳朵。

因为棉签可能会将耳垢推入外耳道,导致外耳道深部有大量潮湿的耳垢,促进霉菌生长。

5. 当耳朵出现不合时宜时,请到医院,医生会用可视耳内窥镜和中耳夹,将分泌物给准确夹出来。

总之,我们应该小心,掌握正确的方法。

扩展阅读

包含急救基础、运动损伤、家庭生活、突发急症、户外伤害、孕产安全、中毒处理等多种类型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