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娃打呼噜,听力下降,吃药也不管用,检查发现竟和饮食有关

文 / 爱护120
2021-03-29 18:21

孩子的睡眠问题,是各位家长比较关心的,可你知道孩子睡觉的时候打呼噜,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打呼噜治不好,孩子可能会越长越丑,智力也和同龄孩子有差距哦。而且还可能出现听力问题。就像下面的安安一样。

安安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今年4岁了,从去年开始她就经常流鼻涕,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打呼噜,一开始妈妈“自以为”孩子睡得香,直到白天安安在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叫她,安安一点反应都没有,而且妈妈发现安安看电视的时候,动画片的声音很大,妈妈有点担心,就带孩子到当地医院就诊,最后确诊安安是由腺样体肥大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的通气障碍,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后来进行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佳,又不想动手术,就带孩子来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病史后,对安安进行过敏原检测,发现安安对牛奶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情况,而且牛奶是安安每天都要喝的。就判断安安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腺样体肥大,后进行中医针灸治疗,安安的症状消失了,睡觉也不打呼噜了。

什么是食物不耐受?是过敏吗?

食物不耐受这个名称,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有点陌生,有些人认为就是过敏,其实这两种还是有区别的,今天就来说一下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不同之处。

食物过敏是指在人体初次接触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时,针对过敏原,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叫免疫球蛋白E(IgE)的特异性抗体,当再次接触这类食物时,过敏原会结合特异性IgE,引起机体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从而引起过敏症状。

食物不耐受是指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和单糖水平才能完全被吸收,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消化酶而无法被完全消化,而是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可以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对特定食物有不耐受的反应。目前最多可对90余种物质的食物做检测。常做的食物不耐受检测包括14项: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和小麦。

对于食物不耐受的患者,除了接受治疗之外,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调整食谱,判断哪种食物需要忌食,哪些是安全的食物,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