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血糖高到测不出,花四年时间恢复正常,最后却功亏一篑
本文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白晓苏主任 医师原创
有人说,糖尿病前期
可以用一句歌词形容:
往前一步,是黄昏
退后一步,是人生
在中国,每两个成年人
就有一个在糖尿病的路上
大踏步前进
自己却毫不知情
说不定
你也是其中之一
糖尿病前期有两种可能
逆转还是恶化?取决于你!
【故事一】
一位65岁老阿姨,2年前来深圳照看孙子,她来之前还挺好的,做了个常规体检,一切正常。来深圳之后,孩子忙,不怎么在家里吃饭,她就吃剩饭,平时也不认识朋友,就在家看电视,夜间还得了失眠的毛病。大概在半年前,出现口干、小便多、体重下降。
有一天早起,家人发现她晕倒在地,打120送到医院,测血糖是 16mmol/l(糖尿病),还并发了高血压+脑梗塞。
从正常人到变成16mmol/l的血糖病患者,她只用了一年半。一个鲜活的速成糖尿病案例,对吧?
大家知道,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对不对?
但是,当出现三多一少时,你有没有想到是血糖高?况且9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缺少这些症状,而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
统计显示,90%的人在糖尿病前期时,完全不知道他们是糖尿病前期,也因此错过了逆转局面的机会。
根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1.144亿中国人患糖尿病,每10个成人中有1个糖尿病患者,我国每2个成人就有1个糖尿病的后备军。
所以,糖尿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故事二】
一位家住龙华的43岁司机,他的妈妈、姐姐都是糖尿病。1年前做体检,空腹血糖6.2mmol/l 。他是一位“四有”青年,有烟,有酒,有肉,有熬夜。
一天晚饭后,他感到胸闷、胸痛、出冷汗。来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2mmol/l(糖尿病),还有心肌梗塞+高脂血症。
去年查出糖尿病前期,在一年时间内,他也是跑步进入糖尿病。
当我们有血脂高、血压高,必须坚持筛查血糖。筛查血糖,大家只需要记住四个数字——5678。
▲糖尿病前期界定标准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不超过5.6mmol/l,餐后两个小时不超过7.8mmol/l。当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ol/l,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当你血糖水平升高超过健康水平,但没有高至糖尿病范围,这就是糖尿病前期。这时候,离发生糖尿病只是一步之遥。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这些不同的疾病,就好像一只手掌上不同的指头;都来自同一个元凶,其实都是血管出了问题。
血管一旦“堵车”,后果是致命的!当大脑、心脏、肢体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最后引起一系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故事三】
有一个血糖高的孕妇,小孩生下来一开始非常正常,但是在第二天早上,小孩出现了嘴唇青紫,气促。送到新生儿急救室,测血糖发现低到了1.8mmol/l,输注糖水之后就才醒来,然而,之后又反复出现了几次低血糖。
是不是觉得奇怪?经过我们会诊,认为因为母亲的血糖高,导致孩子胰岛素分泌量超过了自身需要的量,而且当体内血糖降低时也过度分泌不调整,于是把血糖给降没有了。后来每顿奶粉里必加糖,慢慢好多了。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种病,那就是妊娠糖尿病(GDM)!
这是在妊娠期发生的一种糖尿病,它会影响孕妇体内如何产生和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对孕妇和胎儿均有害。
有人说,血糖高一点没事,不像高血压、高血脂那样严重。这种说法,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
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帮咱们做的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以下这几类人必须引起重视,及时筛查,警惕患上糖尿病。
1、糖尿病高危人群之成年人
①年龄≥40岁
②不健康生活方式
长时间静坐、肥胖、抽烟、喝酒、饮食热量高、熬夜
③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前期史
④超重或肥胖
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者,更容易患糖尿病。
⑤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⑥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⑦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⑨血 脂异常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2、糖尿病高危人群之儿童和青少年
超重或肥胖,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
①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②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③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
▲由BMI判断超重/肥胖的标准注: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看下这一家子,是不是超级像?
大家可以猜猜看,从多大开始,可以预测你以后会不会得糖尿病?
猜到了吗?是8岁。研究显示,8 岁儿童的某些特异性血液学代谢指标(一种跟血脂相关的指标),即可观测到极早期2型糖尿病的风险信号。
有人说,这是基因决定的,说难听点就是命吧?那就放弃,不跟它去较真儿了?不是这样的。且看第四个故事——
【故事四】
2015年,当时一个13岁的小男孩,在家已经脱水了,送医院抢救。查空腹血糖18mmol/l ,餐后血糖超过了33.3mmol/l ,高到血糖仪都测不出来。
经过半年的治疗,严格的饮食、运动控制,来医院复查,餐后两小时血糖降到12.1mmol/l。之后每年都来体检复查。2017年检测,空腹5.9mmol/l、餐后8.9mmol/l;2018年暑假检测,空腹5.2mmol/l,餐后7.4mmol/l,血糖完全正常,他终于从糖尿病人变成一个正常人。
看图表会直观一点:
是不是很棒?我要夸夸这个家庭,非常棒,很少有人会坚持得这么好。之后他妈妈问我,是不是糖尿病彻底好了?
我说你不要放松,糖尿病是终身的,只是目前胰岛功能在正常水平。
他做了什么?其实就是饮食和运动。(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先暂告一段落,还有下文)
近年来,国际重要医学杂志《柳叶刀》和《细胞代谢》连发两条糖尿病的重磅消息:
《柳叶刀》指出,临床试验DiRECT的一年随访结果显示,采取积极的饮食限制管理,可以使近半数受试者实现糖尿病症状的完全缓解,而且很可能不再依赖药物治疗。
《细胞代谢》指出,为期3天的超低卡路里饮食,通过多种机制逆转大鼠模型的2型糖尿病。
也就是说——自律的饮食控制,能够逆转2型糖尿病。
美国、芬兰和我国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表明:长期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在3-6年内,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达50%,且获益在未来的10-20年仍然存在。
【故事五】
这是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的故事。她的儿子是先天性肝脏疾病,要靠肝移植才能存活。计划家属捐肝,父亲是家里的唯一劳力,陈玉蓉说,那就换我的。结果肝穿发现,她是重度脂肪肝,脂肪变性占50~60%,听到她的肝脏不适宜捐赠,她顿时就蒙了。因为家里的钱只够孩子做移植,没有额外的钱买降肝脏脂肪的药物。
她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脂肪肝变成正常?你说什么我都可以干。医生说,你去锻炼吧。这个妈妈每天暴走10公里,经过半年,肝脏里的脂肪变得非常低。结果很好,成功做了肝移植。
对于一些人来说,运动是为了在吃爱吃的甜食时没有负罪感。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运动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好好活着。
那么,怎么做运动和饮食控制呢?
1.饮食方面
在营养学界,公认的有三种的减重膳食结构:低脂肪饮食、地中海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我们比较推荐地中海饮食方式。
地中海饮食:指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限制总热量1500-1800千卡/天
对比其他的减重方式,比如低脂肪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前半年的效果都非常好。
但在一年后,地中海饮食在体重维持方面表现比较好,不容易出现体重回弹。
2.运动方面
我们推荐个性化且合适的运动,建议每次运动的时间30-60分钟,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
对于年纪大的老人家,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但是要特别注意一点,老年人早上空腹,绝对不允许做运动。也就是说,晨练晨练,必须吃完再练。不要天蒙蒙亮,就跑去公园晨练,晕倒了都没人发现。
年轻人,可以选择快跑、跳绳、游泳、波比跳,都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
【故事六】
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故事四的小男孩,我们今年又见到他了。
是什么状况呢?2017年他病好之后,家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孩子治愈了,不会再有糖尿病了,放松了警惕。这时孩子读高一住校了,住校就管不住了,跟着别的孩子吃零食,熬夜,吃大餐。2019年初,家人发现他瘦了,一测血糖15mmol/l,餐后28.9mmol/l,糖尿病回来了。
我们用了四年时间,把他从糖尿病人变成正常人,但是毁他需要多久?可能不到半年就毁掉了。
他又得重新走一次这条道路。不管能不能坚持下来,都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结果还不好说。
所以,想要克服糖尿病,获得一个好的结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亲爱的桥粉们,从这六则故事里面,总结出最重要的是什么?
没错,持之以恒的自律。
大家可能说,自律太难了。那我想问,难道天天打针就不难吗?得了各种并发症,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就不难吗?看着用命赚的钱,最后用来换命而不得,难道就不难吗?
想到这些,只是加强饮食和运动管理,还难吗?不值得吗?!
自律不等于少吃,你看:
一顿丰盛的晚餐,不代表高昂的热量
少喝一杯590大卡的饮料
把健康的身体
留给更好的生活
朋友们,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