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闹心!孩子大舌头究竟是谁的错?别让这几个误区害了宝宝

文 / 语言领跑者
2021-03-16 18:29

“孩子说话有问题,发音怎么就那么不清楚呢!”

“我家孩子说话一点也不像其他小孩一样,笨嘴拙舌的!”

“为啥我家孩子说话别人听不懂啊!”

真够闹心的!本想着孩子成长能一帆风顺的,哪知沾染上了大舌头的毛病,不光是外人,有时就连父母也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新手父母也没有经验,根本不知道孩子是哪里出的问题。即使到医院就诊,大夫也只是给出“回家自行训练”的建议。

其实,这也不能责怪大夫不负责任,大多数大舌头儿童的症状并不是非常严重,药物和物理治疗也不能治疗大舌头,唯有坚持训练和纠正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在近几年随着语言矫正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消失了。

这几个误区不能留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到一个基本观点:大舌头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生率很高,约为10%,绝大多数是由发育性因素引发的。也就是说,大舌头不仅发生几率大,而且还都和后天环境息息相关。在明确了这个观点后,有些所谓的误区自然不攻自破了。

但是,我们明白不代表所有人都知晓一些观念其实是错误的。所以,小编今天就筛选了几条最常见的有关大舌头的误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舌系带是病,得治

近些年来,有关舌系带的讨论愈发激烈。有人认为舌系带过短是大舌头的元凶,也有人觉得它是发生率极低的问题,不用过于担心。对此,我们要采取中庸的看法。舌系带过短有可能发生,但不是必然会发生。

在婴儿刚出生时,舌系带非常接近舌尖,甚至与舌尖连在一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舌系带会逐渐远离舌尖,趋于正常。孩子的大舌头不是都和舌系带有关,家长也不要把锅甩给已经被黑很多年的舌系带了。

2.大舌头是生理问题,是一种疾病

这也是误导父母很多年的错误观念。从广义来说,大舌头泛指所有类型的构音障碍,凡是在表达和发音上出现的问题大多都可归类于构音障碍的范畴。但是,大舌头并不像它名字那样,绝大多数发音问题其实都是发育性因素导致的。

比如说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有大舌头患者,或者父母的养育方法错误,像是辅食添加过晚、食物过于软烂,还有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陪伴孩子过少,宝贝的语言练习质量不高、次数过少等。

3.只关注语言状态就好了,其他的无所谓

无论是哪种语言障碍,对婴幼儿的人格发育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影响非常隐蔽,日夜陪伴孩子的父母也许都无法注意到。就拿大舌头来说,错误的言语状态很有可能让外界的反馈比较消极和负面。

也就是说,其他同龄人大概率会对孩子的语言状态进行嘲笑和讽刺。一时半会儿倒没什么,时间稍微长一些,孩子就会发觉自己和他人的不同,难免产生和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这样一来,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就是必然的了。

大舌头矫正的关键是早发现早矫正

有人说,如果大舌头不算是一种疾病的话,父母在家自行训练就好了,为何还要到外边上语言矫正课程呢?有些孩子的症状较轻,确实可以在家完成训练,但前提是谨遵医嘱和科学的训练手段。没有这两点,奉劝家长还是老老实实报名上课吧。

我们在语言矫正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首先给家长的建议是在发现孩子出现大舌头问题后,第一时间赶到专业儿科进行检查,以排查病理性因素。如果是器官异常导致的,就要先治病再矫正;如果是发育性因素的话,就要马上进行矫正了。

无论是医学的哪一分支,时间和年龄永远是绕不开的因素。大舌头作为学龄前儿童的高发语言问题,时间更是需要关注的。在语言矫正领域看来,3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分水岭,也是诸多语言障碍判断的时间点。

本来发音不准在儿童语言发育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甚至是肯定会出现的情况,但超过3岁仍然留存的孩子就不正常了。一般来说,孩子年龄到达3岁,且大舌头问题持续4-6个月的话,语言障碍是没跑了。

据一项跟踪调查显示,6岁以前的孩子有20%都曾出现过发音不准的问题,可见大舌头是非常普遍存在的语言障碍。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对孩子的康复和未来发展就越有利,反之则会耽误孩子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再次建议父母多多查阅一些资料,给予我们语言矫正行业多一些的信任,这要比把时间、精力、财力花在所谓的物理治疗上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