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孤独症儿童的肢体语言?

文 / 烨磊教育
2021-03-11 18:23

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心理状况以及情绪,往往可以通过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家长只要善于观察,往往能窥视到孩子内心的活动。

家长的重要职能

家长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能够识别和理解孩子各种非言语行为及其可能的含义,并予以有效应对。

这是因为,孩子和成人一样,其非言语线索比他们的言语信息,更能“泄露”内心的秘密。在多数情况下,与孩子沟通中,孩子传递的身体语言与言语信息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极少数情况下,孩子的身体语言与言语信息之间发生矛盾,身体语言在否定他们的言语信息。所以,家长更多的是要了解孩子身体语言的特点,了解背后的独立的意义,方便我们与孩子的沟通。

以下内容结合与孤独症孩子“打交道”的过程和成人的身体语言性质进行总结。

目光接触

在最重要的目光接触中,与孩子说话时,他们与你的目光接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孩子与你说话或很自信时,会较长时间注视、观察你。而内向的孩子,不喜欢过多目光接触,也不愿别人看着自己。目光接触较少或眼看别处,是不高兴、回避、尴尬、不安、羞愧、厌恶、不愿意听的信号;瞪眼和瞳孔张大,意味着愤怒、反抗;眨眼过多可能与谎话有关;目光转移表示孩子的不耐烦、言不由衷。

面部表情

在面部表情上,孩子的喜怒哀乐,无不在脸部透露出来。一般来说,眼睛和嘴巴张大,眉毛上扬,是惊愕的表情;眨眼次数多表示不自信;脸红是兴奋、激动、害羞;绷紧下额的肌肉是挑战、敌对的态度;带笑斜眼是故意、成心;嘴唇紧绷,是讨厌你、不高兴、不信任、轻度气愤。需要注意的是,4岁前的孩子很少会皱眉头、目光暗淡,这可能是他们还没有过多的忧愁,或是没有学会的缘故。如果出现,可能孩子的性格就是忧郁的,或是孩子真的经常性不高兴。

身体动作

在身体动作上,不仅表现出孩子的情感、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反映了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身体紧绷表示气愤、不满、紧张;大一点孩子的双手交叉在胸前,表明一种防卫;咬手指甲表示不愿意说、不耐烦、紧张、焦虑;吸吮手指表示寻求安慰、希望恢复信心;握拳表示紧张、期盼、愤怒;咽口水、跃跃欲试表示期待、感兴趣;踮起脚尖表示有所动作;咬紧牙关表示决心、气愤、着急;膝盖或脚尖有节奏地抖动表示烦躁不安;移动身体表示否定、拒绝或疏远。

说话声音

在说话的声音方面,孩子和成人的反应不太一致,且没有那么复杂。一般情况下,孩子语气随便的,表示漠不关心;高音调表示激动、兴奋、愤怒;低音调表示回避、害怕、心虚、委屈、不高兴;停顿往往是希望得到重视、询问。在交谈时的距离上,距离大表示害怕、防御、不信任、躲避,距离小表示亲近。

特别注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孩子说话不注视你的时候,或是明显是负面情绪时,即表示不再与你进行“沟通”状态时,此时你的任何说教、指责、道理,都是说了白说的,孩子会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所以,此时你一定得想其他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回到你所希望去的地方,比如采取共情、倾听等方法。否则,孩子会强烈感觉到你是一个“唐僧”,呵呵。

提醒各位家长:观察和分析孩子的身体语言,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技术,涉及到一系列因素,需要你平时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有时候,一个单一的动作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含义,需要综合起来看。比如孩子内心紧张不安的时候,会手足无措,站立不安,支支吾吾,脸胀得通红,明显的缺乏自信。再比如,当你和孩子说话时,孩子一边在说:“是的,是的,我知道了。”同时把身子转了过去,其实是在发射另一种信号:“够了,够了,我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