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都说可以给孩子吃零食,你还对零食一刀切吗?
出于对孩子的健康考虑,家长们用讲道理、回避、收缴、藏匿、恐吓等方法防止孩子接触零食。
而陆续却出现了偷吃零食、偷钱、说谎、眼馋、抢别人零食等我们难以掌控的局面,更可怕的是「加倍补偿心理」。
19岁的文文从小迷恋碳酸饮料的味道,却因爸妈的严格限制不敢多喝,直到上大学后一发不可收拾,拿碳酸饮料当水喝,结果满口牙齿被“腐蚀”掉。
图片来源:北京头条微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一直被压抑着,一旦有了机会可以释放,很容易失去控制。
对比「禁果效应」以及「加倍补偿心理」带来的后果,希望各位家长能更加理性地去看待零食。
什么是零食?
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时间点之外的时间里所食用的食品,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薯片、泡泡糖之类的。
要知道零食≠垃圾食品,家长把控好零食的质量,它也可以是健康的,有利于生长发育的。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建议:大于1岁的孩子除了每天三餐外,还可根据孩子需求在两餐之间增加1-2次零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甚至给出了儿童青少年零食扇面图: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零食扇面图可见,零食只占整体饮食结构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整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知道了这些,你还对零食一刀切吗?
哪些零食是不能多吃的?
1、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像海苔、方便面、薯片、虾条、辣条、火腿肠、奶茶、麻花、蛋黄派、泡芙、曲奇、大部分饼干、巧克力等高盐或高糖、高脂食物,要尽量避免或限制宝宝把这些食物作为零食。
这些零食不仅营养结构单一,还会对孩子未来的健康、饮食结构留下隐患。
2、含糖饮料:
可口可乐、橙汁等甜饮料含糖分高,一瓶500毫升的甜饮料大概含有50克左右的糖。糖分高的特点,容易使宝宝口腔滋生细菌,增加儿童龋齿的风险,同时也会成为肥胖的隐患。
当然了,等孩子长大了偶尔让他尝尝味也无伤大雅。
可以给孩子吃哪些零食?
孩子无过敏反应是前提,有些食品外包装上会明确标有“致敏原提示”,如若没有,请自查成分表。
对于小宝宝而言,要尽量选择无糖的食物(白砂糖,还有蔗糖、果糖、蜜糖、阿斯巴甜等),无各种添加剂(防腐剂、增稠剂,明胶、果胶等)。
对于两三岁以上大一些的宝宝,也可以稍微加点糖,调整下味道,当然还是无糖最好!
一定记得低钠少盐!!
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冰淇淋日」或者「零食计划表」,让孩子有选择地吃自己喜欢的零食(什么时间、吃哪一种零食),帮助孩子学习与“欲望”相处,他的自控力也会得到提升。
偶尔给孩子吃一次零食,体验不同的美食是一种特别满足、特别幸福的事。
我做不到永远不喝饮料不吃宵夜不吃烧烤不吃零食,这样我会不开心,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不开心。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剥夺孩子的享受美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