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治幼儿湿疹的方子!改善“湿疹体质”,从健脾开始

文 / 俊宇妈育儿
2021-03-07 18:16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从一位读者那里,学了一个新词儿,叫做“湿疹体质”。

这位读者在后台跟我说,现在有很多孩子,属于湿疹体质,特别容易起湿疹,想让我出出主意。

说老实话,这个“湿疹体质”,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可能是我见识粗鄙所致吧。但是,有些孩子容易起湿疹,这个倒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

而且,说起来,有些孩子之所以病情反复,还真就和他的体质有关系。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多年前,我收藏的另一张,关于幼儿湿疹的验方验案。

我拿出来,和你分享吧。咱们一起研究。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张作舟。他生于1922年,卒于2010年,是我国著名的中医皮肤科专家。老人家生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乃赵炳南的高足,历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一次,张作舟先生接待一个小患者,才2岁,是一个女孩,姓赵。

这孩子啊,从大概一岁的时候开始,就起湿疹,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最初,是双侧下肢和腹部起疹子。到后来,蔓延到全身。等送到张作舟老先生面前的时候,整个人全身起大片的疹子,有些疹子是肥厚的斑片,上头有脱屑。小孩子身体瘦弱、面色少华,浑身瘙痒,眼泪汪汪的,看着让人心疼。仔细询问,得知孩子从小体质不好,不爱吃饭,大便也不太成形。得这个湿疹以后,食欲似乎更不好了。

张师看舌头,发现孩子舌淡,苔薄白。

了解妥当以后,张师提笔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焦三仙30克,党参10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蒺藜、白芍、甘草各6克。一共是7剂,水煎服。同时,配合了一点外用药。

结果,这孩子在服用了七剂以后,全身大部分的皮损、疹子都消退了,瘙痒感明显减轻。原方再用12剂,情况进一步好转。

就这样,张师遵原方稍作调整,持续调养。患者到最后几乎痊愈,身体皮肤较为完好。

这就是一个小医案,原载于1988年的《新中医》上,是我近些年所收藏的。

我不敢说,张师的这个方子,对谁都好使。但是我觉得,这里头向我们揭示了,对所谓的“湿疹体质”,中医是如何应对的。

你看,这个孩子,那么小,却反复起湿疹,而且还很严重,这可以算得上是湿疹体质了吧?那么,她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从辨证来看,出在脾。

我们的脾,主运化。脾虚,则生湿。湿邪蕴积日久,就容易发于皮肤。同时,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孩子的皮肤就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两相作用之下,孩子就比较容易起湿疹。而且,由于脾湿难除,所以这个湿疹,就缠绵不愈。小患者面色少华,身体瘦弱,不爱吃饭,便溏,舌淡,这些细节都在提示我们,她有脾虚的问题。

我觉得,如果真的是有所谓的“湿疹体质”,那么以上所述,应该是对它的一种解读吧。

当然,至于说,这个脾虚是怎么造成的,这就难有定论了。可能和后天喂养有关系,可能和先天体质有关系,也可能和生活环境有关系。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脾和湿疹之间的密切关系,张师才用了上头的配伍。我们再来看一看——

焦三仙30克,党参10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蒺藜、白芍、甘草各6克。

这里头,焦三仙重用30克,目的是健脾和胃。党参,健脾益气。茯苓和泽泻搭配,健脾利湿。白鲜皮燥湿止痒,蒺藜祛风止痒。白芍养血。这就是基本意图。虽然也有蒺藜、白鲜皮这些皮科的常用药,但是全方还是以健脾利湿为主。因为只要脾健湿除,孩子的所谓湿疹体质,就有扭转的可能,病情才会得到很好控制。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吧。

小孩起湿疹,用这方子,百治百灵吗?我跟你说,不能。你记住啊,文老师所讲解、介绍的验方、验案,都只是借鉴,不可能百用百灵。文中所述的配伍,也只能说是一种有效临床经验的体现,是一种思路的体现。只不过,它很有代表性,体现出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的一般规律。非专业读者,看到以后,如果感兴趣,可以收藏起来。日后有机会的话,不妨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裁方运用。我们争取让它更适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专业读者,您不妨也做个参考。张作舟老师在治疗皮肤病上头,是有着精深造诣的。他的一些经验,很值得继承。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小孩子为啥爱起湿疹”这个事儿,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须知,这里头,脾虚生湿,以及脾虚所致的气血不养肌肤,扮演了关键角色。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了,一切要从养脾开始做起。尤其是在喂养方面,要注重科学性。一个饮食均衡、胃口好、消化顺畅、大便成形的孩子,我觉得,跟湿疹这类皮肤病,基本是绝缘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