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 4 种表现不是缺钙,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 这两个坑别踩

作者|橘白
有了宝宝以后,大部分父母都会陷入一种焦虑,叫“缺钙焦虑症”。
“邻居说孩子头发少是缺钙,真的要补吗?”
“母婴店的人说宝宝走路晚是缺钙,靠谱吗?”
“孩子晚上出汗多,老人说缺钙,要补吗?”
新手爸妈本来就紧张,周围的“关心”再变多,大家就更慌了。
宝宝的那些“异样”,到底是不是缺钙?要不要给孩子补钙?补钙时有哪些坑需要注意?……
别急,今天咱们来一一说清楚。
本文由三甲医院主治医师、儿科医生孙方舟审核发布。


1、枕秃
邻居家宝宝刚出生时,睡觉总不安稳,后脑勺的头发秃了一圈。

本以为是缺钙,去了医院才发现,其实是头皮湿疹。宝宝瘙痒难忍,脑袋就总是在枕头、床单上摩擦,才导致脱发。
新生儿或婴儿每天睡眠时间长,后脑总是平躺在床面上,头皮总是摩擦枕头,头发容易被磨掉,孩子再因出汗发痒来回摩擦,也就出现了“枕秃”。
枕秃只是宝宝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头发也会重新长出,与缺钙没什么关系。
2、夜里入睡出汗多
处于生长期的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很正常。
特别是3岁以内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睡着后的几个小时内,很容易有出汗现象。
还有部分孩子,白天玩得太嗨,晚上睡觉也容易出汗。
因为小宝宝本身的基础代谢率高,不活动时产生的热量就比成年人多,同时,交感神经又比成人旺盛,所以,成年人不出汗的情况下,小孩也会出汗。

当然,因缺钙导致的佝偻病,也会有出汗多的情况,但也不是由缺钙这一种情况引发的,是多种症状引起的。
所以,单凭“出汗多”的症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甩锅给“缺钙”的。
3、生长痛
学龄前的宝宝常常会喊“腿疼”,老话常说这是在长身体,“要补钙了”。
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的。
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协调而引发的“肌肉牵拉疼痛”。
所以,生长痛,痛的不是骨骼,而是肌肉肌腱,跟缺钙没有半毛钱关系。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孩子白天活动量大,体内乳酸堆积,这也会加重腿部疼痛情况。
当孩子生长痛时,家长也不用着急就医,可以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用热毛巾热敷、按摩来缓解痛感。
减少白天活动量、尤其剧烈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
4、夜闹、易醒
宝宝为什么睡觉时容易惊醒?这还真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影响他们睡眠的因素太多了。
比如,出现饿了、渴了、嘴里长牙不舒服等生理原因,会导致孩子夜里惊醒;
父母一见宝宝醒了就抱起、喂奶,没有养成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会导致宝宝更容易夜醒;
还有可能是病理性原因,比如肠绞痛、湿疹、尿布性皮炎等常见疾病……

总之,原因很多,如果孩子长期闹觉,一定要让专业医生检查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想靠补钙解决是行不通的。

想判断孩子是否缺钙?
这两个坑千万别踩
昨天中午,同事特别焦虑地说,5个月大的孩子,体检测出缺钙。
“不应该呀,6个月前的孩子,只要吃奶正常,一般都不会缺钙呀?”一位有注册营养师资格证的同事回应。
“可是,医院测完骨密度和血钙检查,结果显示缺钙,我能不补吗?”
“不补!”
同事为什么这样建议呢?
因为用这两项检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本身是在交智商税!

1、骨密度是针对成人的检测,不适用于儿童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
中华医学会建议进行行骨密度检查的人群中,也从未提及儿童。
对儿童来说,这项检测本身就没啥参考价值。
而且,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太多了。
医院的仪器不同、测量骨密度的位置不同、医生的操作手法不同,甚至用的仪器方式不同,都会导致测量的结果出现偏差。
更何况,孩子的骨骼状态和成年人大不相同。
成年人的骨骼已经钙化,骨密度测量可以有效评估骨骼的含钙量;但对于宝宝来说,骨骼基本都是钙化不全的状态。
也就是说,骨骼中钙质正在沉积增多的过程中,骨密度偏低,反而说明,儿童骨骼正在明显生长。
所以,这样的检测,根本不能准确反映孩子骨钙代谢的情况。
2、测血钙判断是否缺钙,更不靠谱!
人体99%的钙都在骨骼
当血液中的钙含量不足时,受到生长激素、降钙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调节,骨骼中的钙会自动游离出一部分补充到血液中来。
也就是说,即使宝宝缺钙了,血液中的钙含量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用测血钙的方式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着实荒谬。

所以,到底该如何判断孩子缺不缺钙呢?

孩子缺不缺钙,3 招教你判断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孩子每天的钙摄入量和所需的量进行对比。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年龄段不同,孩子所需要摄入的钙含量也不同:
- 0—6个月:200mg/d
一般来说,每600ml母乳中就含有200mg钙了,所以6个月内的宝宝每日喝母乳就足以满足身体所需的钙含量。
根据《全球婴儿配方奶标准则》显示,每1000ml的配方奶应含330~940mg钙。
喝配方奶的宝宝,即便喝最低版本的配方奶,也能达到每日所需的钙标准。

- 7—12个月:250mg/d
这个阶段宝宝消化固体食物的能力逐渐增强,但还处于尝试和适应各种食物的阶段,所以食物搭配还是以奶为主,再配以辅食。
每天保证600ml的奶量,逐渐增加辅食的数量,比如谷物、水果、蔬菜等。
辅食可以安排在两餐之间,让宝宝养成补充营养的良好饮食习惯。

- 1—3岁:600mg/d
到了1岁以后,宝宝摄入钙的来源就更多了:奶类、绿叶蔬菜、豆制品、坚果类等等。
只要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孩子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
所以,市面上流通的很多补钙剂其实并不实用。
国际上各大儿科组织机构真正建议婴幼儿每日补充的营养素,只有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但是不仅母乳中含量少,辅食中能够获取的也非常有限。
中国营养学会2015年发布的《0~6月龄内母乳喂养指南》中曾明确提出:婴儿出生足月后就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0.01mg);

只要宝宝正常吃奶、正常添加辅食,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宝宝想缺钙都难。
一旦补错,还可能补成“缺钙”
补钙靠“吃”,缺钙,也得怪“吃”。
老话说,荤素搭配,健康常备。可是很多家长给孩子的饮食,都恰恰踩中了补钙的“雷区”,导致孩子体内的钙,越补越缺。
雷区一:骨头汤、鱼汤能补钙
大错特错啦!骨头确实含钙量丰富,但是骨头汤非但不补钙,反而会使孩子发胖长肉。
一来,骨头里的钙,不是人体所能够吸收的游离钙;
二来,骨头汤炖久了,融进汤里的都是脂肪和调料中的盐。
有研究测定,每100ml的骨头汤中的含钙量只有6—30mg,而同样多的牛奶中的含钙量则高达105mg。
所以,给孩子补钙,还是放弃骨头汤吧!因为最终喝进去的都是“油脂”啊!

雷区二:高钙零食
要说最近最火的高钙零食,大概非奶酪棒莫属,因为奶酪棒中的钙含量是牛奶的3倍。

这确实是真的,但是,奶酪棒的热量也是牛奶的4倍多,脂肪含量更是6倍多,而蛋白质仅仅只有2倍。
不止奶酪棒,很多高钙零食为了迎合儿童的口味,含糖、含食用香精、含食物添加剂、盐量(删掉,含盐量不高)都会比较高。
吃到最后,孩子体内所需钙没有补多少,反而会因肥胖、重口等出现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雷区三:虾皮
虾皮的含钙量确实很高,但吸收率和实际的摄入量却并不高。
有研究显示,100g虾皮中含钠5057mg,过高的钠不仅影响孩子体内的微量元素平衡,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加重婴幼儿的肝肾负担。
补钙食品千千万,何必纠结这一支?
而我们膳食中,对孩子真正有益的补钙食品主要是以下四类:
奶类和奶制品:纯牛奶、酸奶、奶酪等;大豆和豆制品:大豆、豆腐、豆干等;深绿色的叶菜:小油菜、白菜、芥蓝、花菜等;坚果类、芝麻酱、虾贝类等。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料。小小的“补钙”中也蕴含着诸多学问,更需要父母细心、耐心
毕竟,父母多一些准备,孩子的未来就多一分保障。健康快乐,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期望。
参考资料:
1.裴洪岗《如何维护孩子骨骼健康:美国儿科学会优化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健康指南的解读》
2.中国营养学会2015年发布的《0~6月龄内母乳喂养指南》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4.林衍《中国式补钙:大补还是大伤?》中国青年报,2012

——End——

作者:橘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