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断地咳嗽和便秘,除了去医院,我们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文 / 羊爸爸育儿
2020-10-31 09:28

第一次接触中医育儿是我们仔仔4个多月的时候,那时刚开始尝试添加辅食,恰逢秋冬季,小儿本来就比较容易生病,发烧算是小事,流鼻涕咳嗽便秘拉肚子等症状很快就轮番遭受了一遍。

而且,仔仔的夜醒变得频繁了起来,经常睡着睡着突然惊醒大哭,总得大人抱着他,来回走上个几轮,短则半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才又睡去。在夜醒开始不久之后就容易出现咳嗽便秘等症状,这其中似乎能发现规律一样。

但是面对小儿的各种病症,似乎去医院是学习不到东西的。去医院的就是了解一些思路,比如生病就看是否有病毒,便秘就吃点水果,腹泻就喝腹泻奶粉、蒙脱石散、妈咪爱止泻助消化,咳嗽流涕扁桃体肿大了就做做雾化,喝点沐舒坦、易坦静,严重的来点顺尔宁……但很多次之后,我们还是一点也不知道生病到底是怎么回事,病是怎么发生的,有没有预防的可能。

还记得仔仔第一次半夜发烧的时候,我和老公彻夜难眠,手足无措,总是想要做点什么来安抚一下焦躁的内心。温水擦拭、冰冰贴等等都用过了,还要隔段时间量一下体温看看到了38.5度没有,好不容易等到天刚亮就赶紧抱到医院,谁知就在挂完号以后,仔仔就退烧了。但是医生还是让我们给宝宝查血、等化验结果,虽然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记得第一次去做雾化的时候,护理室人满为患,老护士语重心长地推荐我们自己买一个家用雾化机可以不用大老远跑医院来折腾。

她说:“你们宝宝还这么小,以后肯定经常用得到的。”

看着白色的雾气裹挟着冰凉的带有各种陌生名称的药物,一点点吸入仔仔的身体里,看着仔仔痛苦的表情,我的内心很是迷茫,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病好以后应该如何增强小儿的抵抗力。

对于疾病,除了去医院,我们自己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吗?

在那几个月中,我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终于有一天,在网络上找到羊爸爸的一篇文章,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我几乎可以确认这就是我需要的内容,再然后关注公众号,顺着目录,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每一篇文章反复读,这才明白生活中饮食作息与身体康健的关联,找到羊爸爸,确实有一种找到光的感觉。

自那以后,我尝试着按中医的思路去理解仔仔的各种举动:夜啼多半是因为胃不和,那么睡前牛奶的时间应该安排得更早一点,睡着以后多做太极按摩;添加辅食的步伐慢下来,先从简单的开始,不再着急去买速冻鳕鱼和牛肉了,每日饮食的种类和份量需要控制一下。心中逐渐对每一样食物按如下的图表重新归类:

消化难易程度与必要程度关系图-按食材分消化难易程度与必要程度关系图-按做法分。

喂养的调整,从仔仔身上得到的反馈几乎是立竿见影。很快小家伙又恢复了小猪般呼呼大睡的模式,晚上也不会翻来翻去,便秘拉肚子的情况再无发生,从6个月开始直到2岁以前也只有外感风寒出现过2-3次轻微的流涕症状,通过葱白淡豆豉水或者风寒感冒颗粒即可解决,偶有发个低烧基本上都能自己恢复。买回家的雾化机再没用过。

老公和家人对我无比支持,傍晚发烧的时候也能淡定地继续睡觉,亲戚朋友看到他都大呼“这个娃太好养了”。那时,我的内心是欣喜而骄傲的。

然而,2岁又是一道坎。

仔仔过去一年多的成长和养护实在是太顺利了,以至于我们都认为他的脾胃已经足够强大,再加上各种因素,终于一家人决定送他到幼儿园开始体验小小班的生活。

在入园前,我们对幼儿园过于丰富的饮食可能造成积食的情况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并密切留意仔仔的情志、睡觉和排便的情况,可谁知仔仔只是初初有一点拉肚子,很快便恢复正常。伴随着夏末的阵雨,我们并未等来积食可能伴随的夜卧不安、大便秘结等症状,却发现仔仔开始咳痰了。

咳嗽带痰也是需要多种情况进行辨证的,即便是找了当地知名医院的儿科中医面诊,得到的答复也是受寒,并使用了一些驱寒发散的药物。可谁知,仔仔非但没有好,反而开始流涕、发烧,扁桃体发红肿大得厉害,接连3天高烧40度,我们全家人的心都跟着焦灼了起来,处理意见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这时候在中医的学习基础还只是皮毛,茫然无措、学艺不精,实在不知是外感还是积食还是积食导致了更容易发生外感。若是鼻流清涕、寒咳有痰,为何使用通宣理肺丸非但没有驱寒化痰,却导致了扁桃体肿痛?若是积食内热,又为何清涕不止?

即便如此我还是仗着以前在护理方面的余威坚持找了好几个中医网诊、面诊,但面对有些知名医生开出的一派寒凉药物却又心生疑惑,不敢尽信。

我既希望仔仔用过药以后可以减缓病情,迅速好转,又担心这只是暂时性的“正气撤兵”造成的假象,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并未真正解决病机。就这样,在各种纠结与疑惑与尝试中,仔仔的病情也时好时坏,常常在看着就要好的时候,毫无征兆的一觉起来就又复感了。而且,更坏的是,接近一个月的连续用药,仔仔开始出现类似湿疹的过敏症状,四肢、臀部、面部都起了许多红点。

到了这个阶段,全家的情绪可以说是愁云笼罩,各种摩擦、争执也更加激烈。老公很多次大声说:“中医治疗本来就比西医要慢很多的了!现在咱们能不能想办法让他快点好起来?”

老人家也在咆哮:“都这么久了还不让他吃肉,就是吃肉少了才这么弱!”

最后,我们还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按中医院医生的药方,不论这药的药性如何,吃完一疗程再找同一个医生复诊,复诊2次以后,仔仔才渐渐止住咳嗽,但是至今仍然偶有清涕和微微的干咳。

经此一役,心力交瘁。

直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习中医并非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尤其是一开始信息量很大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所以从我的经历来看给初学的妈妈们一点点建议就是。

1.初学辨证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大的方向,大的方向是寒还是热,就知道用药方向对不对。

2.刚刚学了一点的时候,是矛盾最容易展露的时候,心理要有准备,是必经的过程,那个时候要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

3.自己迷茫的时候,就放空脑子,不要对面诊的医生有怀疑,他们的学术我们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学会。

4.妈妈的纠结也是孩子咳嗽的一个助力因素,与其搞不清楚的时候,干脆就放下。

5.虽然中医学习路漫漫,也许会走很多弯路,但为了家人,我们也必须要学习的,而且要终身学习。

最后送上一句:心光所向,何惧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