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宝宝生病季,儿科主任:233原则,护脾胃,孩子少生病!

文 / 玉华柚子君育儿
2020-03-10 16:15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过后,就进入早春,气温在渐渐回升,

但是“倒春寒”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因为天气干燥、温差大,再加上孩子“乱穿衣”,

跑跑跳跳的,很容易就会出汗。

然而孩子免疫力比较差,一受凉,感冒咳嗽在所难免。

早春也成了宝宝的“生病季”。

不得不说,孩子抵抗力差,容易发烧、咳嗽,实在折磨家长。

听着孩子一声声的咳嗽,家长的心也容易就起来,糖浆、雪梨,止咳药都用上了,咳嗽还是不容易好,而且很容易反复。

这2件事家长首先要清楚:

1. 盲目止咳不可取

咳嗽不是病,是为了缓解呼吸道不适,排出呼吸道中的痰液、异物,而产生的正常的反射动作。一味给孩子镇咳,痰液排不出来,壅堵在呼吸道,可能会继发支气管肺炎、肺炎等重症疾病。

2. 生痰在脾不在肺

一提到孩子咳嗽有痰,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清肺”,但是家长不知道的是小儿咳嗽在“脾肺”,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发育不成熟,虚弱失运,体内湿气就会积滞产生浊痰;肺气郁闭,痰液在呼吸道无法排出,咳嗽就会反反复复难以治愈。

想让孩子不咳嗽,家长首要任务是“把控”饮食,养护脾肺。

1、“零嘴”要少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薯片等小零食,都是孩子爱吃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乐得买单哄孩子高兴,可是,这些食物不仅毫无营养,还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各种咸香、辛辣的调味剂,不仅影响孩子的味觉,让孩子变得挑食、厌食,还会增加脾胃负担,造成孩子积食、脾虚,肠道免疫力下降。

2、“荤汤”要少

众所周知,孩子在春季长个最快,是秋冬时候的3-5倍,所以很多家长都在趁机给孩子补营养,熬骨头汤补钙的最多,然而,孩子春节“肥甘厚味”没少吃,节后脾胃功能变弱,消化水平下降,骨头汤、鸡汤等“荤汤”中,肉眼都能看到一层油花,可见油脂含量多,会给脾胃带来更多压力,而且,骨头中的钙极少可以溶解在汤里,喝一大锅汤,不如吃一小口肉呐。

3、“寒凉”要少

虽然天气逐渐转暖,但是气温仍旧偏低,很多孩子迫不及待想吃冰淇淋,喝冷饮,然而,脾胃最怕冷,别说冷冻的食物,就算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酸奶,香蕉、梨子等寒性的瓜果,都要少给孩子吃,以免寒气郁结体内,刺激肠胃,阻碍脾脏运化水湿,导致孩子脾胃虚弱。注意,如果孩子咳嗽想吃梨,一定要煮熟了“热吃”,才能去除寒性,不要直接吃凉的。

饮食上要“管住嘴”,日常也得“把好关”

1、调脾胃

孩子免疫力差、容易咳嗽,都跟脾胃发育不完善有关系,平时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点养脾胃的食物,增强脾脏的运化效率,让水湿可以顺畅排出,营养充分吸收,孩子才能体质好、发育好,不咳嗽。

2、重保暖

俗话说“捂春晾秋”,就算冷空气走远,天气慢慢暖和了,家长也别急着给孩子脱棉衣,要防止“倒春寒”的影响,以免稍有降温,孩子适应不了会生病,尤其是做好腹部、颈背、双脚的保暖,腹部是脾胃所在的位置,双脚是阴阳经络的汇聚处,颈背毛孔丰富,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

3.做推拿

清补脾: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指跟到指尖,来回推拿及为清补脾,操作2-3分钟,健脾助运,消食和胃

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转动,不带动皮下组织,操作3-5分钟,温脾助阳,健脾助运

捏脊:由龟尾至大椎成一直线。以两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龟尾穴向上一直推到大椎穴,可操作5-7次,具有调和气血、增强抵抗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