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疫情心理疏导:通知老人出院遭拒,最担心孩子不欢迎他回家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多月后,以精神科专科医生为主要成员的心理医疗队,由国家卫健委统一组织,从全国各地赶赴武汉。上海、湖南、四川等派出8支心理医疗队,共300人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据《新民周刊》报道,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接受介绍,患病老人以及患病儿童和疫情中失去亲人的儿童,是这次疫情中让他非常担心的群体,未来需要对这些群体进行重点的干预和长期的跟踪。
老人没有治愈吵着出院,通知出院又坚决拒绝 : 最担心孩子不欢迎他回家
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位老年患者已经出现抑郁症状,而且初步判断达到了中度抑郁。这位老人住进金银潭医院后,经过治疗恢复得挺快,但心理状态一直不太好。没有治愈时,他常常吵着要出院,其实这是一种焦虑恐惧的表现。现在他治愈可以出院了,他又坚决不肯出院。临床医生说,通知他出院,他坚决拒绝,不跟医生说话,非常烦躁,甚至有轻生厌世的想法。
“我们和他交流,他起初也不肯讲话,后来他终于说出来,他最担心的是孩子不欢迎他回家。老人内心是非常渴望回家的,但孩子可能跟他说,怕他回去生活不方便,大家都在隔离,家里没有能力照顾他。”
因为这种担心,他就不想出院。再加上医院里医护人员对他照顾得很好,这一对比,心里就会很难过,感觉自己有家不能回,慢慢地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
知道他的想法,心理医生告诉他出院后隔离期间社区都有相应的生活安排,然后针对他的担忧,引导他理解子女的本意不是嫌弃他,教会他如何与子女沟通,同时引导他疏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经过近半小时的心理疏导,老人的情绪有所平复,但由于其抑郁症状仍然较明显,心理医生将给他开相关药物。
针对这种现象,王振解释道:“病情重的时候,来不及顾及心理上的感受,那时候救命要紧,等到患者身体上的疾病缓解了,心理症状就表现出来了。”
老年痴呆患者无法配合治疗,需要心理治疗
养老院的患者,其中一部分患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这些患者中有部分无法不配合治疗,会成倍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能医护人员照顾这一个病人,其他七八个病人就应付不过来。
上海心理医疗队接到会诊要求后,通过药物治疗和部分的支持性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比如对那些睡眠颠倒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夜间出现的行为紊乱,可以给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既改善了行为,又改善了睡眠。
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特别重视,但目前还无法顾及
最近也看到很多让人痛心的新闻事件,老人厕所猝死,独留6岁孙子在家,告诉他有病毒不能出门,于是孩子吃饼干充饥,和爷爷的尸体在家待了好几天,直到社区人员上门排查。还有一个女孩,追着灵车喊妈妈。这些孩子的心理创伤将会很大,需要心理医生的强制干预。
“孩子是我认为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王振说,上海心理医疗队有一组同事在武汉市儿童医院,那里收治了一些儿童患者。“我最担心的是他们的未来”。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是一家人感染的,这些孩子里可能有部分孩子的父母因为这个病去世了,他们的心理的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关注。
目前心理医疗队还在做筛查,目前他们的工作还局限在医疗机构,无法顾及武汉社区中因疫情受到直接心理伤害的孩子,看看每个孩子大概是什么情况。这个筛查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有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家里人的情况,大人和孩子在不同的地方治疗。
相较于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治疗已有很大进步,但形势更加严峻
2008年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灾区。但因为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组织比较混乱,有的人反而给受灾人民带去二次创伤。
经过汶川地震等灾害后,心理干预领域总结经验教训,现在各方面对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组织能力和专业性都比当年进步很多了。
但是,传染病疫情和地震不一样,地震、火灾都是一次性就过去了,传染病持续的时间长,很多人会因为持续存在的慢性应激而产生心理问题。
另外一方面,地震和火灾,它是局限在特定区域内的。就像汶川地震,虽然震级很大,但仅仅在四川省内,其他地方不太会受到影响。而传染病不一样,尤其像新冠肺炎,它扩散得非常快,即使你周围还没出现感染者,你也处于恐慌之中,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容易造成社会恐慌。
这种情况就使得面临心理问题的人口基数扩大,形势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