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度,可能不再是人类的正常体温了,网友:涨知识了

文 / 俏妈育儿心经
2020-03-02 16:15

最近大家都被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刷屏了,虽然不到人心惶惶的地步,但从一系列的事件中发展以来,形势是越来越严峻了。

那么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该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因为这类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根据既往SARS传播方式,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想到了17年前的非典。其实无论是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他们的发作症状都有:发热。

提到发热,就不能不提人类的正常体温。众所周知,自从1851 年,名为卡尔·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德国内科医生,收集了 25000 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 37 摄氏度的数值。

所以我们一般测量体温异常的情况就是,看看体温是否超过37度来判断,但如今有科学家根据实验得出了新的结论:人类的正常体温不再是37度,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解读。

提出这个质疑的是来自科学期刊《elife》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正常体温37度,这个数字可能不再适用于现代人。

该项目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的,他们对比了历史上三个时间段的数据。第一个是两万多名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退役军人,他们的体温数据是在 1860-1940 年间测量的,另外两个数据来源分别为 1971-1975 年美国的健康调查,以及斯坦福大学数据库内 2007-2017 年的数据,总样本量约为 67 万个。结果显示,基本上每过 10 年,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就会下降 0.03 摄氏度。

最终结论:在19世纪,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7度,而现在人类的正常体温应该是36.6度。

对于这样很有震撼性的全新发现,依然有人提出质疑,说他们做实验数据,是否能保证样品人员的健康状况等。

其实,无论这个正常体温究竟多少才正确的都无关紧要,最让我们关注的莫过于正常体温的不同,是否对于医疗上有影响。

可喜的是:就算人类的平均体温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会改变医生们对病人体温的原有评估。比如「发烧」这件事,成年人的体温只要超过 37.7 度,仍然会被认为处于低烧状态。

所以科学上的事就交给科学家们去解决,我们目前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通过发烧,然后去区别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当然发烧不是唯一标准,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而已。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广大百姓,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安全预防,共同共度难关的准备。

按照这个说的做就挺好:

国家有难,咱不添乱。

坐在家里,就是贡献。

亲戚不走,来年还有。

朋友不聚,回头再叙。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全民安康!天佑中华!

今日话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你都做了哪些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俏妈育儿心经,专注于育儿经验的干货分享和观点碰撞,期待你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