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排队已达上百号,医院反而不增派医生,只因家长们的无理取闹

文 / 儿科医生刘维民
2020-01-09 16:26

到了冬季,孩子很容易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染上感冒,孩子们表达不清楚,家长们心急如焚。这时候各大医院的儿科被家长和生病的孩子们团团围住,拥挤程度堪比做活动的大卖场。

家长们怀抱着孩子焦急地等待,抱怨声不绝于耳,甚至偶尔还会有不通情理的家长对医生护士指责谩骂。家长们不理解“诺大个医院,怎么儿科就这么几名医生?”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大幅度降温,室内外的温度差较大,孩子们有较为好动,一冷一热感冒的很多。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的一条消息,一位宝妈带着高烧的孩子去看儿科。结果拿到排队单号后,发现已经排到了830号。

案例:

宝妈丽丽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有些高烧,这让丽丽非常心急,于是赶紧打车去了医院,路上和孩子老师请了一天假,想着一天的时间应该够给孩子看病的了。

等到丽丽火急火燎地到了医院,医院里已经人满为患了。无奈丽丽只要抱着孩子排起了队。

等到排到自己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丽丽一看自己手里的单号“830”号。丽丽一度很崩溃,“孩子今天还能看上病了吗?这么大个医院就这么几个医生吗?排队都上百号了,为什么不增加人手呢?”十分气愤地丽丽将这张单号和自己的抱怨发到了朋友圈。

这条朋友圈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家长们纷纷表示“儿科人手这么短缺,医院为什么不增派人手呢?让孩子看不上病于心何忍!”

这时一条医务工作者的回复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儿科医生少这是近年来非常明显的状况,医院不增派医生不是因为医院不想!儿科医生受到的委屈远超过其他科室,发生的纠纷也远高于其他科室,这使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当儿科医生。家长们与其埋怨医院没医生,不妨想想自己是否也曾无理取闹。”

分析:

家长们看到孩子生病后往往情绪急躁,对于医院以及医生多有抱怨。

但是其实,儿科医生所承担得到工作压力是家长们很难想象的,这其中不乏有家长们的指责、训斥和理解。当越来越少的人选择成为儿科医生时,这不仅仅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家长如何跟儿科医生交流

(1)冷静理智地描述病情

很多家长在对医生描述病情时,带有非常多的情绪色彩,这使得医生可以获取的有用信息很少,这就妨碍了医生的判断,导致诊断的时间延长。

(2)对医生保持信任

当医生做出诊断后,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把时间花费在质疑医生的医术上,显然不利于面诊的进行。

(3)积极地配合医生

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这可以更快让医生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孩子哭闹不止显然不利于面诊的进行。

如果遇到孩子发烧家长能怎么做

方法1:0-1岁的孩子赶紧送医院

这个时候孩子没有表达能力,发烧的情况很多时候是不明原因,这就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加重,所以去医院是最好的选择。

方法2:1岁以上的孩子适当观察

当孩子的精神状态较好,仅是体温在38-39度的范围内,家长可以适当地观察一下情况再决定是否去医院。

方法3:情况不严重可以尝试物理降温

比如说给孩子洗温水澡或者时用温毛巾擦拭,这样的物理降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得孩子的体温有所下降。

当孩子生病后,家长心情急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于医生交流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把对孩子担心转换为对医生的抱怨和指责,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没有为家长的暴怒买单的职责。

大家对于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是怎么看待的呢?对此有哪些理解呢?